第26章 领肉粥百姓感恩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十月二十一巳时末,正阳门外,六个粥棚已是早早地开了火。
    粥棚每日做的饭食,便是一锅粥饭,再配上一大锅的肉汤。
    粥要求插筷子不倒,汤需得盛碗中无波。
    不一会儿的功夫,锅内便腾腾地冒着热气,远远一股米粥的香味飘了过来。
    这香味儿引得灾民们一阵骚动,个个都是使劲伸脖子往粥棚看。特别是那些孩童,更是使劲地吸着手指头咽着口水。
    每个粥棚下都扬着一面大旗,黄底红边,上用朱漆写着:“奉旨赈灾”四个大字。
    旗下各立着两个锦衣卫,右手按刀,左手扶腰,好不威风。
    近万灾民也是秩序井然地在各个粥棚前排好队,领头一人右臂上缠着一紫布条,手里拿着一花名册,却是每个粥棚的千家长。
    如今已施粥三日,各人步骤流程都已熟练。人数虽多,却无一人喧闹,都是拿着碗排着队安心等着。
    眼瞅着到了午时,六个锦衣卫百户威风凛凛地走到各自分管的粥棚前。
    为首一人却是李庆,他此时已被升为百户,穿戴行头也大不一样。
    但见:头顶飞鱼帽,着交领右衽银白麒麟纹棉服,穿漆黑绣边筒靴,腰挎铁柄皮鞘绣春刀。
    各个百户身边还跟着几个随从,拿着铜锣、喇叭等。
    灾民们见状,都是畏惧地躲到一旁让路。
    六个百户看了看竖立在一旁的圭表,却是到了正午时分,便朝身边一拿铜锣红锤的随从挥了挥手。
    那随从会意,抄起红锤“当当当!”敲了三声,大声吼道:“午时已到,粥棚放粮!”
    随着这一声令下,灾民们有序地向前移动,有凶神恶煞的锦衣卫在旁,他们也不敢拥挤争抢。都是按着户口次序,一个个拿着大碗上来排队领饭。
    带头的千家长翻开花名册,每念一个名字,便有一个妇女拿着两个大碗向前领粥盛汤。
    碗也是粥棚发放,每户两个,如斗大,可够一家之食。御厨们动作娴熟,盛粥舀汤,分发给每一位灾民。
    那些领到粥汤的灾民,脸上满是感激与满足,望着金黄大旗不住作揖,口中念叨着皇恩浩荡。
    排在后面的只是不断地探头探脑,非常焦急地等待着。
    李庆瞪着大眼维持秩序的同时,也不忘给崇祯拉一波民意,扯着嗓子大喊道:“大家伙吃的肉喝的粥是谁给的?”
    “皇上给的!”
    灾民们望着碗里香气扑鼻的饭菜,齐齐答应一声。
    “皇上的恩德能忘吗!”
    “不能忘!”
    不多时,一轮粥便施放完毕。
    那些打饭的妇孺开开心心地端着两个大碗,来到城外各自地窝子中,招呼家人吃饭。
    他们或蹲或坐,在地窝子旁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脸上的精气神也好了许多。
    碗中的粥香甜浓稠,都是纯正的米粥,绝对没有添加野菜树皮,一勺下去,保管满嘴都是饱满米粒。
    肉汤也放足了佐料,一户少则三五人,多则七八人,每人都能吃到一大块肥肉。
    此等饭食,莫说是寻常官府富户布施的稀得好似泔水一般的粥,便是他们平日里吃的清汤寡水也无法比。
    大灾之年,还能吃上肥美的肉汤,很多人都是连想都不敢想。
    一般富户也不能做到天天有肉吃,对于这些底层穷苦百姓来说,更是逢年过节一家人才能吃一次肉。
    看着手里如此好的饭食,很多人回想起之前吃糠咽菜的苦日子,都是激动得流下泪来。
    在人群中,一衣衫褴褛的老者颤抖地捧着碗,浑浊的眼中闪烁着泪光。
    他望着碗中浓稠的粥和鲜香的肉汤,喃喃自语道:
    “这是皇上救命的恩情啊。你娘临走的时候,就想喝口热粥!”
    “爹,快吃呀,俺这几日吃得都要发福了些。”
    旁边一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一边说着,一边往这老者碗里放了块花白肥肉,自己则就着肉汤大口扒拉着米粥。
    这年轻人姓曹,名有四,那老者便是其父曹老幺。旁边还立着一妇人和两个孩童,都是大口吃粥。
    “赵哥儿,老公爹那碗俺专门给挑了不少肉,你也多吃些。”
    那妇人也从自己碗里拨了些粥给赵狗儿。
    她年在三十来岁,长得虽不是多么出众,却别有一番良家韵味。
    上身穿着件褐布兰花纹样衣衫,虽有些破旧,但浆洗得非常干净,腰间系着个蓝布围裙,显得十分干练。
    双腮白腻透红,如同抹上一层胭脂。一头乌黑长发被一个碎花布条整齐系着,将她那张鹅蛋脸庞映衬得更加圆润。
    此妇人叫做张氏,旁边两个孩童便是她的孩子,大些的唤大丫,小的那个叫二胖。
    她与赵狗儿却不是原配夫妻,九月末为了躲避清军,张氏与公婆丈夫从昌平往京城逃难。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