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化龙》与《大明劫》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小姜大夫,把一箱子医书送给了夏天。
    好些都是手写线订的,是姜维和大夫生前留下的。
    “我儿子虽然也学医,但学的是西医。家里这些东西,他恐怕是用不上了。老爷子生前就想把这些东西给伱,现在就都交给你吧……”
    夏天抱着一箱子中医古籍回了家,坐了好半天都没动。
    今年下半年对他来说,实在是有点难以接受了。
    短短三个月,有三位长辈去世,参加了三次葬礼,简直是接二连三。
    看看那一箱子还没来得及打开的医书,再看一眼那副《化龙》。
    他忽然有了想法,他要写一本关于明末名医的故事。
    他提笔写下了三个字……
    五万字,夏天写了四天。
    这对于他来说,是非常慢的。
    他写东西,几乎一蹴而就,像是这样反复推敲琢磨,调整构架,优化对白,是比较少的。
    一直到第四天上午,夏天才算是完稿。
    夏天到隔壁跟米兰说了一声:“中午要去见人,就不回来吃了。晚上我带东西回来……”
    中午米兰自己对付了一口,然后去夏天屋子里收拾需要洗的衣服。
    看到书桌上完成的稿子。
    她之前一直不敢打扰夏天创作的,最多在一边小心的看两眼,不敢出声的。
    现在终于可以看一看了。
    她还没见过夏天的稿子涂改的这么多的呢!
    首先入眼的就是的名字——《大明劫》。
    《大明劫》,五万字。
    书的主角是一个叫做吴又可的医生,明末著名的“传染病学家”,正确的认识到了传染病,著有《瘟疫论》一书。
    当然了,的米兰是不知道的。
    普通人对古代名医的了解,大概也就是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这少数几个了。
    故事开篇是崇祯十五年,本是太医院御医的吴又可,不耐蝇营狗苟而甘为一游方郎中……
    然后以他视角经历了一系列民间的明末乱象,期间描述了他用药下方和寻常医生不同。
    而到了最后,吴又可和投笔从戎的明末名将孙传庭,一起治疗军中瘟疫,察觉了瘟疫是一种“邪气”引发,而不是寻常伤寒,最后一起联手对抗闯王部队的故事……
    米兰看了一会儿,有点明白了,这看上去是在写这个吴大夫发现瘟疫源头,治病救人的故事,实际是讲的大明朝的沉疴顽疾。
    上有皇帝猜忌,逼迫出兵,中有军队缺乏训练、疫病弥漫、军械陈腐,下有土地兼并、豪绅一毛不拔;即使是名将的孙传庭也难以为继……
    在中后段,孙传庭问吴又可:“先生觉得,大明朝真的病入膏肓了吗?”
    吴又可说:“历朝历代,皆是始兴终衰。其中道理,我以为,皆是……重驭世之术,轻经世之道。我朝积弊已久,非一味猛药可以痊愈。”
    里有几个短剧情,让米兰看了有些揪心。
    孙传庭发现粮仓里其实都是沙土,然后愤怒之下一剑刺死了管粮仓的官员,但一抬头却在二楼看到了那粮官的孩子在向下看。
    再就是,吴大夫发现了疫病源头,进行隔离治疗。有一个非常年轻的小哥虽然病好了,但央求吴大夫让他装病,他不想上战场,想回家看娘亲。
    因为对方确实年幼,吴大夫动了恻隐之心,就瞒下了。
    谁知道最后孙传庭为了大军开播不会有后顾之忧,直接壮士断腕一把火烧了病患营。
    整篇文章都透露着一股无法言喻的悲哀,一股谁都有错,但谁又都没有错的,身不由己的悲哀。
    最后,夏天写了一首《临江仙》。
    浊水倾波三万里,愀然独坐孤峰。龙潜狮睡候飙风。无情皆竖子,有泪亦英雄。
    长剑倚天星斗烂,古今过眼成空。乾坤俯仰任穷通。半轮沧海上,一苇大江东。
    另外,因为感慨,在文外,夏天还写了一点作者感想,是关于王朝末期综合征的……
    总之,这看得米兰有些难受。
    感谢“雨过就天晴”“dragonbron”“尾号0867”“vanvanqri”“罗纳晓宇”“尾号7951”六位书友的100点打赏!
    感谢大家~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