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一口气看完黄埔军校历史!东林党:区区军校,怎么有如此地位?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刘瑾大力一敲掌心,朝小太监招了招手,“王阳明现今不过刑部主事,你待会派人送些东西过去。”
    “他的脾气可倔得很。”小太监犹豫道。
    “呵,那有何关系,杂家的态度表明了就行了。”
    刘瑾甩甩袖子,他对那王阳明不喜得很,可这时候不适合再树敌。
    此时,看见王阳明因仗义执言就被宦官贬去龙场,皆是义愤填膺!
    然而天幕传来的下一句话,却让众人为之一震!
    【被贬龙场后,王阳明并未因此消沉,他在龙场悟道,真正成为了心学的集大成者,成了圣人!】
    什么?!
    刘瑾愕然瞪大眼睛,王阳明成圣,是在龙场?
    天幕的画面倏然一变!
    【山洞中,昏黄烛光摇曳,披着单薄陈旧长袍的王阳明双目紧闭,盘腿而坐】
    【“孔子说致于道,什么是道,道在哪里”王阳明神情激动,嘴唇微颤,“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王阳明在烛光中睁开眼,“人人都有良知,心中都有天理,人人皆可成圣,心之良知是为圣!”】
    【他从山洞的石台上下来,徐步走向山洞口,双目明亮,“欲成圣,则要致良知】
    【走到山洞口,王阳明抬头看着明亮的天空,“此心,光明!”】
    “咔擦——!”
    朱熹手上的茶杯滑落在地,挺直的脊背缓缓弯下。
    被天幕中的画面和声音,打击得双目无神。
    “噗!”朱熹一口鲜血喷了出来,重重摔在案上。
    “朱先生!”
    寂静无声的宴席瞬间喧哗起来,震撼于王阳明龙场悟道的文人们被这一出吓坏了,纷纷奔向朱熹!
    “我理学……”朱熹趴伏在案上,呼吸急促地盯着天幕,“衰落,已成必然啊!”
    话音刚落,朱熹就昏迷过去了。
    陈亮也吓了跳,他看着朱熹,叹了口气。
    此心学一出,哪里还能有理学的立足之地,尤其是朱熹的格物致知已然被证实是错的。
    而王阳明,最后一位圣人,成功悟道。
    今日之后,理学将衰微,而心学,将会以极快的速度,成长壮大!
    春秋。
    孔子眉开眼笑,“不错不错,他找到了自己心中的道,已然是大成者。”
    抚着花白的长须,孔子念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这句话,尔等日后要谨记。”孔子望向下方的众多弟子。
    “弟子定谨记于心!”众人齐声应下。
    孔子仰头看着天幕,笑道:“致良知,心学是门上乘的学问。”
    他总担心以后儒学会衰微,可现在得知有如此厉害的后辈,留下的学问足以流传千古!
    那即便儒学日后衰微,也并非不能接受。
    “能出两名圣人,我儒学,已是无人能及!”
    子路双手拢起,朝天幕中的王阳明躬身拜下。
    紧接着,孔子身后的弟子们,齐齐向天幕拜下!
    战国。
    孟子坐于蒲团上,神情怔然,“人性本善,致良知方可成圣……”
    忽然!孟子自蒲团上猛地站起。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哈哈哈哈!”
    孟子大笑,困扰他许久的疑惑散开,整个人都神清气爽起来。
    “人性本善,致良知既是找心中的良知,那回归本心,寻回本性,便可成圣!”
    他素来相信人性之初,乃是善的。
    然而人不断成长时,也在不断丢失本性,故而需要学习。
    可怎样通过学习,回归人之本性?
    孟子思虑这个问题已经数月有余,直至今日,才茅塞顿开!
    “吾,不及你!”
    话落,孟子向天幕中的王阳明拱手作揖。
    汉朝。
    “人人皆可成圣……”
    “欲成圣,则要致良知……”
    董仲舒每念一字,就往外快走几步,似乎想要距离天幕更近。
    直至他将王阳明所言的最后一个字念完,已然走到了前院,看向天幕的眼神灼热,心潮澎湃!
    “董卿?”
    董仲舒恍若未闻,依旧盯着天幕,口中念念有词。
    刘彻看着之前在自己面前口若悬河的大儒,这会眼神发直地看着天幕。
    他本不想打扰,但是董仲舒这得了癔症似的样子,着实有点可怖。
    “董卿!”
    刘彻喝了声,董仲舒这才被惊得回了神,发现刘彻不知何时进了府。
    “臣见过陛下,方才意识失神,还请陛下莫怪。”
    “无碍。”刘彻摆摆手。
    他虽不似董仲舒这般着迷,却也是震撼异常。
    被贬谪的官员,有的阔达洒脱,有的忧愁苦闷,可他还是第一回看见,有人在被贬后,居然悟道了!
    “阳明先生,的确令人钦佩。”刘彻叹道:“前无古人啊!”
    宋朝。
    赵佶瞠目结舌,万万没想到,王阳明被贬之后,居然反而因此成圣了!
    朝堂上,文臣尽皆是儒士,即便王阳明所悟的心学,并非是他们最为熟悉的理学。
    可王阳明也是儒家中人!心学也是儒学之一!
    能亲眼看见有大儒悟道成圣的场景,那是何其难得,何其震撼啊!
    一众文臣,不约而同地向天幕俯身一拜!
    明朝。
    “妙极,妙极!”陆九渊喜不自胜,“心学可算是有了继承者了!”
    且心学在后世有王阳明这个圣人坐镇,取代理学,成为主流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
    民国。
    “这就,成圣了?”曾国藩呆滞地看着王阳明。
    他费尽心思,努力大半生,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就是想将自己打造成圣人!
    可现在王阳明就在龙场的小山洞里,直接悟道成圣了!
    曾国藩眼里的艳羡嫉妒近乎满溢出来!
    他怎么就这么好命!
    这种好事,怎么就没有发生在他身上!
    龙场悟道成圣,曾国藩心念翻转,他要不要也去试试?
    他就不信了,王阳明能悟道,他也能!
    就在这时,天幕画面倏然一转。
    【田野中,王阳明看着漫天星辰,高声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他抬起双手,“人当致良知,知行合一,立德立功立言!”】
    曾国藩愣住了,喃喃道:“立德,立功,立言?”
    致良知就能成圣,人人都可以成圣,如若这样,那么立德立功立言,他是不是就可以成为圣人?!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