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镇国器!【求订阅】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夜色漫长。
    次日凌晨,曹操起身时,姐俩都在身侧,两张活色生香的脸蛋,娇艳魅惑。
    曹老板从寝殿出来,颇有些意犹未尽,打算今晚还来。
    他进入静室,展开修行。
    自从突破神话境,他的修行就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变化。
    最直观的是五感提升,对空间,对万物的感知,达到了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层面。
    近来,他先后两次,从空间中看见水波纹一样的涟漪。
    有时侧耳倾听,还能听到空间深处,涌起潮汐般的声音。
    他对季候,天时的变化和感知,更是准确到了惊人的地步。
    神话境界,像是能触摸到天地藏在表象下的一些秘密。
    此时,曹操经过一个时辰的修行,结束吐纳,便看见面前有词条的推送:
    【商王墓,出现了殷商镇国器】
    在那座大墓内,道尊和令晋,厉五方,最终来到了墓葬深处。
    其主墓室,有六阶玉台,上有王座。
    王座后方,放着一口棺椁。
    而玉台前边,有一尊三足两耳的青铜鼎。
    “商王鼎!”令晋脱口道。
    殷商时期崇尚祭祀,万事求问天地,卜卦以定吉凶。
    一些古籍上留下的记载,曾记录过殷商有一口镇国的鼎器。
    传说能承载天机。
    商王以其镇压国运,祭祀天地。
    关于殷商鼎,还有人将其与九鼎联系在一起,认为是九口禹鼎中的一口。
    商王朝覆灭前,这口鼎便不知所踪。
    眼前所见的大鼎,折沿方唇,深腹圆底,蹄形圆足,口下有六组兽面纹,以云雷纹为底。
    特别的是鼎内承载气运,如混沌蒸腾。
    这种形制的鼎,且能承载气运,过于神异,所以令晋脱口便道出是殷商鼎。
    世间的鼎器,只有九鼎,神农鼎,殷商鼎等三四件神物,有如此气象!
    “把这鼎弄回去,可成为我大魏的国运重器,泼天之功。”令晋激动道。
    “可你搬不动!”
    厉五方:“若真是商王鼎,承载天机国运,必重若山河。除非帝王之尊,以气运与其相融,绝难搬走。”
    令晋怔了怔。
    厉五方回头看向身后的墓道:
    “你发现没有,我们接近这主墓室后,始终跟在你后边的东西,就退走了。”
    令晋嗯了一声。
    他们这几日历尽凶险,来主墓室前,刚经过一座人殉坑。
    甫一靠近,便如同闯进了阴间地狱。
    当时道尊动用了一尊青铜印和三皇棺。
    以那尊铜印,镇压人殉坑,又推动三皇棺,才得以在其中找到正确方向,最终来到这主墓室。
    令晋瞅瞅道尊,若无这位一起进来,非丧命不可。
    “道尊,刚才你用的那枚印…”
    “就是你想的那件东西。”
    道尊打断令晋,当先走入主墓室,往那口鼎走去。
    随着他的接近,王座后方的青铜棺,忽然传出动静。
    听声音,像是有人在棺材里,用利刃滑动棺壁,刺耳尖锐。
    道尊抬手祭出一件器物,落在那棺壁上,却是一枚很小巧的铜印。
    铜印的底座,祭刻着九座简笔画般的小山。
    奇妙的是,那印上的天地是倒悬的,九山倒立而存。
    铜印一落,棺椁就变得无声无息。
    令晋随行在道尊身侧,先一步来到大鼎旁,观察片刻,探手托住鼎壁,蓦然发力。
    大鼎纹丝不动。
    令晋使出吃奶的劲,亦难撼动分毫。
    他讪讪的收手道:“这鼎果然难以搬运,根本拿不走。”
    “你们看鼎口!”
    那鼎内混沌般的气机流转,朦胧间似乎有东西在鼎内游曳飞腾,变化万千,奇诡之极。
    “有典籍上记载,说玄鸟落而生商,殷商王鼎,是天降玄鸟所化,与商朝之祖同生。
    这鼎里飞腾之物,好像是一只黑色的大鸟!”厉五方凝视鼎口。
    此时那鼎中的东西,沉入深处,不见了踪迹。
    道尊也是探手一托,巨鼎顿时离地而起,被他托在手里。
    令晋瞠目道:“你为何能拿起来?”
    “你拿的姿势不对。”
    道尊试了试鼎是能拿走的,又放回原来的位置:
    “这墓中的陪葬室,金银之物众多,让人进来取吧。”
    “但主墓室不要再进来了,棺中的商王,以此鼎汲取地脉之气,温养自己的遗骸。
    把鼎拿走,必会诱发变故。
    我留在此地看护,你们取完金银来告诉我一声,咱们一起退走,到时再拿这鼎。”
    道尊居然坐到了那王座后的棺椁上边,闭目打坐,再不言语。
    ……
    曹操收回查看商王墓的视角,走出静室。
    这天下午,他得了些闲暇,在书房再次审视地图。
    收归扶余后,是先对付鲜卑,还是先取高句丽?
    “荀司马写给高句丽的国书,送出去多久了?”
    “32天。”
    甄宓穿着浅玫色长裙,欺霜赛雪的手里拿着竹笔,在抄录卷本,抬眸看了眼曹操。
    曹操外出征战回来,便让荀彧执笔,给高句丽送了一封国书。
    算着时间,已该到了高句丽。
    曹操瞩目地图的视线下移,看向沿海区域。
    三天前,采凿自倭国的第一批金矿,刚送到东部沿海的琅琊郡,所得颇丰。
    而当下的大魏,船舶渐多,已有了初步探索海疆的能力。
    南向近海的几个国家,也到了可以勘察登陆的时候。
    曹操正在思忖,有内侍送来一叠奏折,等待批复。
    分管外务的大臣蒋干,负责宗庙祭祀,鬼神之礼的太常,连同诸葛亮,相继进入书房。
    Ps:求票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