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大获全胜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残阳如血,染红了大地。
    败逃的黄巾军如同丧家之犬,争先恐后地涌向东光县西南的清河岸边。
    一时间人马嘶鸣,尘土飞扬。
    为了活命,他们互相推搡、践踏,甚至拔刀相向,只为能够早一步到达岸边。
    “别急!别抢!!”
    张饶、徐和声嘶力竭,试图让黄巾士兵不要那么慌乱。
    可惜。
    河岸边,早已乱成了一锅粥。
    如果不是司马俱主动请缨,带人在后面抵挡追兵,估计现在他们连伐木制作木筏的时间都不会有。
    但混乱的场景,让木筏的制作进度,十分的缓慢。
    到处都是战马的嘶鸣声,士兵的哭喊声,以及伤者的呻吟声。
    人群拥挤不堪,士兵之间不停的推搡着,有人不由自主地向前跌倒,瞬间就被无数双脚踩踏而过,生死不知。
    就在这样的混乱中。
    好不容易,一艘艘从附近村庄搜刮来的舟楫,以及制作完成的木筏下水。
    那些没有登上船只、木筏的士兵,甚至干脆直接跳入河中,奋力向对岸游去。
    虽然清河并不宽阔,但河水暗流涌动,许多不谙水性的士兵,刚跳入河中,还没扑腾几下,便被无情的河水卷走,消失在茫茫水流之中。
    当然,也有不少聪明的士兵,一手搭着船只、木筏,不断朝对岸浮去。
    然而。
    远处一座山坡上,公孙瓒勒住白马,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主公,不追吗?”
    严纲不明所以,虽说黄巾留了人断后,但一接触,那些人便一窝蜂朝南边溃逃了。
    因此,公孙瓒命刘备追击那一部黄巾,自己追击这一部黄巾,其实没用多久就已经追了上来。
    可当公孙瓒看到这些黄巾在制作木筏后,反而下令白马义从全部停止追击,就在这山坡上静静的看了起来。
    见严纲询问,公孙瓒嘴角微扬,“穷寇莫追,现在的黄巾军,已是惊弓之鸟。”
    “咱们若现在就追杀过去,反而会激得他们困兽之斗,万一来个背水一战,岂不得不偿失?”
    “再等等吧!”
    严纲一惊,瞬间明白了公孙瓒的意图。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落日的余晖渐渐消失在天际,夜幕缓缓降临。
    河面上,黑压压的一片,全是挣扎求生的黄巾士兵。
    他们如同漂浮在水面上的蚂蚁,密密麻麻,数不胜数。
    差不多,已经有三分之一的黄巾军渡过了清河,有三分之一的黄巾军正在渡河,以及三分之一的黄巾军还在东岸,满脸焦急和惶恐。
    “就是现在!”
    公孙瓒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传令下去,白马义从,出击!”
    早就等候多时的白马义从,如同离弦的箭一般,迅速从山坡上冲了下去,冲向河边的黄巾军。
    “白马义从来了!”
    “救…救命啊!!”
    此时张饶已经渡河,徐和正在渡河,留在东岸的黄巾军,根本就无人指挥!
    本就军心涣散的黄巾军,顿时乱作一团。
    哭喊声、惨叫声、求饶声响彻河岸,无数黄巾士兵被斩于马下,或选择跳入冰冷的清河之中溺死。
    河水被鲜血染红,尸体漂浮在水面上,触目惊心。
    “降者不杀!”
    终于,伴随着公孙瓒喊出这一句话。
    黄巾军士兵才仿佛得到了恩赐一般,一个个跪伏在地,放弃了挣扎和反抗。
    前后两战,共斩杀黄巾五万余人,俘虏十万余人,缴获辎重无数。
    公孙瓒大获全胜!
    一边清点战场,一边大肆庆祝。
    刘备突然想到了什么,连忙找到公孙瓒,“伯圭,此次大胜黄巾,可是大功一件,应该上报朝廷才是。”
    公孙瓒一愣,下意识道:“上报朝廷,有必要吗?”
    刘备义正言辞道:“当然!这些毕竟是黄巾贼,伯圭兄立下如此功劳,难道不该让朝廷嘉奖吗?”
    实际上,刘备是想,公孙瓒上报朝廷,功劳簿上肯定有自己一份。
    到时候,说不定朝廷就会任命自己一官半职。
    毕竟事到如今,袁绍承诺他的平原相,也一直都没有兑现的迹象,始终寄人篱下,刘备说不介意,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
    见公孙瓒还有些犹豫,刘备又笑道:“这么大的功劳,难道伯圭兄不想让老师也知道?”
    听刘备提起卢植,公孙瓒神色骤变,脸上多了一丝孺慕。
    “好!”
    公孙瓒点头,笑道:“正好,也让老师知道,玄德你也不是当年求学时的刘玄德了。”
    闻言,刘备也是一脸苦笑。
    “哈哈哈!”
    想起曾经求学的时光,刘备和公孙瓒相视一眼,接着开怀大笑了起来。
    于是公孙瓒命人写了一份捷报,派人送往长安。
    捷报上详细描述了此战的经过,包括刘备、张飞、赵云等人所立功劳。
    与此同时。
    丁原接刘辩旨意后,立刻率军三万,攻入常山国,张辽则趁机率军驻扎在了真定县。
    而此时,奉刘辩密旨的张绣,则悄悄前往真定城外的深山中,拜访师父童渊。
    说是拜访师父童渊,其实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探查赵云的学艺情况。
    毕竟,若有可能,张绣是真不想回来。
    至少,不能是他一个人回来。
    不知想到了什么,张绣不禁打了一个冷颤。
    山路崎岖,蜿蜒曲折,张绣一路磨磨唧唧,在日落西山之际,才缓缓抵达了童渊隐居的茅屋。
    “师父!”
    站在院外,深吸一口气,做足了心理建设,张绣这才对着茅屋恭敬地行礼道。
    “哈哈哈哈!”
    突然,一道爽朗的笑声从屋内传来。
    紧接着,一个洪亮的声音说道:“老夫还在想,怎么今天一早,这门外的喜鹊就叽叽喳喳个不停。”
    “好家伙,搞了半天,是绣儿回来了呀!”
    “哈哈哈哈……”
    张绣嘴角微抽,他在这山中住了好几年,这山里有屁的个喜鹊啊。
    刚打算开口,赶紧询问一下赵云所在。
    结果一杆长枪已经袭来!
    “来来来!”
    只见一个身材瘦小,精神矍铄的老头,手持一杆与身材不成比例的长枪,直挺挺朝张绣刺来。
    “绣儿,让为师看看,你离山一年多,武艺是否有所精进!”
    张绣心中叫苦不迭,他最怕的事情,终于还是来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