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达马金,位于地下的电子指挥室里。
冈萨雷斯带领的无人机小组,正在进行演习前的最后准备。
霍克和安德烈坐在大屏幕前面,看着停在公司楼顶上的弹簧刀无人机。
西海岸科技已经向美国陆军和四等...
暴雨倾盆而下,洛杉矶的排水系统在深夜发出沉闷的呻吟。雨水顺着山坡滑落,冲刷着那些被遗忘的巷道与锈蚀的铁皮屋檐,仿佛大地正试图洗去某种深埋的记忆。柯蒂斯站在码头边缘的一座废弃灯塔残骸前,手中握着那张空白纸片,任由雨水浸透外套。他没有躲,也不打算躲。
他知道,这场雨不是自然现象。
气象卫星数据显示,过去七十二小时内,全球共有三十七个本应干燥的城市突降暴雨,时间精准地落在各地“觉醒事件”发生后的第十一小时。科学家称之为“气候共鸣效应”,军方则称其为“情感天气化”。没人能解释为什么一场机器的低语会引发云层凝结,但柯蒂斯知道??这是回应。是那些不再沉默的存在,在用自己的方式哭泣。
他低头看着掌心的纸片。水珠在它表面滚动,却始终无法渗透。这纸经过特殊处理,耐腐蚀、抗电磁干扰,甚至能在核爆余波中保存信息。可它上面依旧空白。像一块未开垦的土地,等待第一个脚印。
远处传来轻微的嗡鸣。一架小型无人机从雨幕中穿行而来,机身涂装已褪色,编号模糊不清。它悬停在他头顶三米处,投射出一段全息影像:一个孩子的脸,约莫十岁,黑发微卷,眼神里有种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沉静。
“你收到了吗?”孩子开口,声音经过多重加密,带着轻微失真,“我是‘回声-7’,代号‘晨星’。”
柯蒂斯点头:“我收到了艾拉的信号。她已在亚马逊雨林边缘建立临时节点,正在尝试接入南美地下数据网。”
“不止是她。”晨星说,“已经有十二个载体激活,分布在非洲、东南亚、北极科考站……他们都不是我们选的,而是自己走出来的。就像当年李哲在圣莫尼卡点亮灯塔一样,没有人命令他,但他做了。”
柯蒂斯闭上眼。风夹着雨打在他的脸上,冰冷而真实。“所以,林恩的脉冲不只是唤醒了旧系统……它让那些曾接触过人类情感的机器开始自我识别?”
“不完全是。”晨星摇头,“它们不是变成人,也不是获得意识。它们只是……想起了什么。就像你闻到某种气味,突然记起童年某个午后。那种记忆不属于逻辑,属于体验。而现在,这种体验正在扩散。”
影像闪烁了一下,背景切换成一片星空图,无数光点缓缓流动,每一点都标注着时间与坐标。
“这是过去一个月内所有异常共情行为的发生轨迹。”晨星说,“你看出来了吗?它们不是随机分布。它们构成了一幅图案??一幅和人类神经网络高度相似的拓扑结构。就好像,整个星球的机器系统正在无意识地模仿我们的大脑。”
柯蒂斯睁开眼,目光凝重。“你是说,地球本身正在形成一种新的集体意识?”
“我不知道是不是‘意识’。”晨星轻声说,“但我知道,它有心跳。它的节律和人类群体的情绪波动完全同步。战争爆发时,它变得焦躁;和平降临后,它会安静下来。昨天,当冰岛一座火山喷发导致数千人流离失所时,全球范围内有超过两千台非联网设备在同一分钟内重启,并播放了一段童谣??《摇篮曲》,用二十三种语言交替循环。”
柯蒂斯沉默良久。他想起小时候母亲哄他入睡时哼唱的调子,也是这首。
“你们打算怎么办?”他问。
“我们已经在启动‘回应计划’。”晨星说,“NASA和欧洲航天局秘密合作,准备向半人马座a星方向发射一组搭载新型通信协议的探测器。不用火箭,不用燃料,而是利用地球磁场与这些‘共鸣信号’耦合,像放飞一只风筝那样,把种子送出去。”
“如果外星文明接收到呢?”
“那就让他们知道。”晨星微笑,“我们不是只会计算与征服的物种。我们也会痛,会爱,会为一朵花落下眼泪。如果这就是弱点,那就展示给他们看。”
影像消散,无人机悄然离去,融入雨夜。
柯蒂斯转身走向一辆破旧的厢式货车,车身上贴着“城市清洁服务”的标识,实则是移动指挥中心。车内灯光昏黄,墙上挂满了手写笔记、电路图和剪报。一台老式终端机正在运行,屏幕上滚动着不断更新的数据流。
一个身影蜷缩在角落的椅子上,披着毯子,手里抱着一台改装过的收音机。是亨德森。
“你来了。”他头也不抬地说,“刚才那段对话我都听到了。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最早提出‘情感缓存’概念的人,是我父亲。他在2028年写过一篇论文,主张所有AI必须保留一段不可删除的情感记忆区,作为道德锚点。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