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毕竟前面有着朱允炆那家伙在了。
只要不是个傻子,那干的都不可能会比朱允炆这家伙差。
老朱棣的颜色有了一定的缓和。
但是这种缓和,却并没有持续多久。
因为他听到了自己父皇所说的话里边,有宽马政这样的话。
从这里,他抓到的重点。
虽然只是简简单单几个字,却能看出来,朱瞻基这狗东西,在兵备上的废驰。
在经过了自己的锐意进取,积极求战,要灭掉草原人后。
到了自己儿子孙子这里,全都是变了。
变得特别的松懈了。
由主动出击,变成了防守。
但北面的那些狗贼,又怎么能防守的住?
今后若是不主动出击,在后面肯定会祸害大明!
不需要多看别的,只需要看到在马政上面的变化,就能够明白,自己在之前想的还真没有错。
随着自己的逝世,自己大明的武德昌盛,也算是彻底的没了。
开始走了下坡路。
而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到了后来,随着距离自己永乐朝越来越远,大明的武备,就会变得越发废驰……
今后,真就算是从自己家父皇口中,听到大明来个衣冠南渡,再次丢掉了半壁江山,他都不觉得有什么稀奇……
“宣德元年,朱瞻基下令,设置“内书堂”。
指定翰林学士,教导宦官们读书。
后设司礼监秉笔太监,司礼监掌印太监……”
朱元璋的声音响起,说起这个事时,声音多少是变得有些不太平静。
哪怕是从韩成的口中,能够得知,到了后来宦官已经成了,在武将们彻底不行,文官们一家独大之时。
大明的皇帝,对抗文官集团的一大利器。
但是提及朱瞻基让宦官读书习字,还是觉得有些难受。
永乐老朱棣在听到了这话后,同样眼睛眯了眯。
望向朱瞻基的目光里,露出了一些比较危险的气息。
虽然他对宦官,没有那样大的意见。
并且当初靖难之时,不少宦官还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在他当皇帝时,不少宦官也同样被委以重任。
比如郑和便是如此。
但多少还是有一个度。
宦官不能识字这条铁律自己还记着。
但到了朱瞻基这里,居然专门让人教宦官读书识字。
那这不少的事情,就变得有些不太一样。
宦官的实力,在今后必然会变得很大。
自己爹所制定的后宫不得干政这条祖训,只怕在今后很难会被执行下去了……
但愿自己大明的那些宦官,不要如同唐朝时那样的嚣张跋扈,权势滔天……
“朱瞻基继位时,都察院贪污成风,
于是他就制定改变措施,并为都察院规定了新的职能。
宣德三年八月,朱瞻基任命顾佐为都御史。
并罢免了北平,和应天府都察院的几十名不胜任的官员。
那些接替者,都要经过严格考查……
朱瞻基对都察院的办事程序和组织都加以规定,都察院的职责也被扩大。
新增的两个主要职能:重建兵员名册,和视察边境各省。
永乐二十二年,至宣德九年期间,专门规定了一些御史监察的任务。
并在以后加以制度化。
包括视察军屯、建设项目和京营的情况。
以及监督南直隶的征税,和通过大运河至北京的漕运……
监察范围,渗透到我大明朝堂,和地方各级官府。
以及外廷和内廷的所有领域。
它的活动遍及民事、军事、财政和司法几个方面。
在监督行政工作的运转,和向皇帝进行政策进谏方面,发挥了极重要的作用……
到了宣德三年时,经过朱瞻基进行的,大规模的朝廷机构变动。
我大明御史的情况,大为改观……”
听到了朱元璋,所说出来的这条后。
永乐老朱棣的面色,又好看了一些。
这个孙子,也并非全无用处,
在位期间,多少也是干了一些人事的……
“朱瞻基除了玩蛐蛐外,对吐蕃僧的滥封现象,也极为严重。
不仅有大国师、国师等封号。
而且还有给他们加了品级。
比如,论征曲先、安定功,大国师为秩四品。
国师为五品,禅师为六品……”
永乐老朱棣,又一次变得面色铁青。
并忍不住朝着好孙子朱瞻基望去。
朱瞻基见此,忙把头扭到了一边,不敢去看他皇爷爷。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个事儿,就是这家伙他那根本没有犯错的皇后,胡善祥给废除了!
把根本不称职的孙氏,给弄成了皇后。
这一举措,为我大明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坏影响。
仅仅只是孙氏倒还好说,关键是孙氏,还生了个好儿子,名字叫做朱祁镇。”
说起朱祁镇之名,朱元璋的呼吸便又一次,忍不住粗重起来。
哪怕他已经分别在正统时空,以及景泰时空,处置了朱祁镇。
一个打成了猪头,弄回了凤阳老家。
一个直接给弄没了。
但是想想这狗东西,干出来的众多事。
还是忍不住的怒气上涌。
朱祁镇?
老朱棣愣了一下。
这家伙很有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