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五章 赵匡胤都疑惑了:不是……我大宋居然存在了三百年?!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以此而拉拢了一些,新政的受益之人后。</P>
    再对其方面进行动手。</P>
    这就叫做各个击破。</P>
    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要保证自己的这边的力量占据优势。</P>
    这就和作战是同样的道理。</P>
    结果范仲淹他们这些人,推行新政却根本没有管这些。</P>
    不分主次,不讲究策略,不问青红皂白,把所有该得罪的人,一股脑子全都给得罪了!</P>
    涵盖的内容太多,涉及到利益阶层也同样太多,变革太大!</P>
    想要一口吃个胖子。</P>
    这样岂不是很容易会被噎死</P>
    这事儿只怕是难以为继。</P>
    这些人是不懂兵法啊!</P>
    他们是在改革啊!</P>
    这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P>
    那是真真正正的打仗!</P>
    虽然和战场之上的那种真刀真枪的拼杀不一样,却也一样凶险万分。</P>
    需要全力以赴,也需要讲究策略。</P>
    他们现在这样的做法,那简直就和在自己刚建立大宋之时。</P>
    在那各个国家林立的情况之下,以大宋一地,和周围的所有国家同时开战,是同样的道理!</P>
    在这种情况下,岂不是会被对方给灭掉</P>
    越想他就越来气,越想就觉得这些人太不会办事了。</P>
    想法是好的,但这做事的办法。却真是全凭理想化。</P>
    这些人,不会真读书读傻了吧</P>
    世间的事儿,若真这么好办,那就好了。</P>
    如此想着,再想想这赵祯被称之为宋仁宗。</P>
    可见性格是一个软弱之辈,不是坚定之人。</P>
    而这又是变法之时的一个大忌。</P>
    变法之时,除了需要有敢于斗争之人,有识之士,采用合适的手段来推行。</P>
    最为重要的,还需要有一个非常坚定的,站在变革派这边的皇帝。</P>
    对他们进行大力的支持,毫不动摇。</P>
    这也是为什么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一个重大原因之所在。</P>
    这赵祯,被称之为宋仁宗,脾气肯定很好。</P>
    而这样好脾气的人往往有一个很大的毛病,那就是耳根子软。</P>
    很多事情上,容易摇摆不定。</P>
    偏听偏信。</P>
    “这庆历新政,只怕……结局不是太好吧”</P>
    脑海当中,一瞬间闪过了诸多的想法。</P>
    赵匡胤深吸一口气,把这诸多的想法压下来之后,望着韩成出声说道。</P>
    声音都显得有些低沉,心情也一样是无比的沉重。</P>
    虽然韩成还没有说出结果,但他也觉得自己所想的这些,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差错。</P>
    事情就是如此。</P>
    韩成闻听赵匡胤所言,对赵匡胤的感觉,顿时也变得很不一样。</P>
    不愧是宋太祖,能够被写进诗里面的人。</P>
    眼界,见识,各方面都非同一般。</P>
    不过是短短的时间,居然就凭借着自己所说出的这些,看出了庆历新政不可能成功。</P>
    当下便点了点头道:“对,庆历新政失败了。</P>
    “庆历三年十月,朝廷任命张温之为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王素为淮南都转运按察使。</P>
    沈邀为京东转运按察使、施昌言为河东都转运按察使。</P>
    这样,十条中的第四条择长官,就开始行动起来。</P>
    在选择诸路转运按察使时,范仲淹翻阅班簿,发现不称职的一笔勾去,毫不留情。</P>
    富弼不无担忧地说:一笔勾下去,就会有一家人痛哭啊。</P>
    范仲淹则回答说:一家哭总好过一个地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