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五章 赵匡胤都疑惑了:不是……我大宋居然存在了三百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gt;
    比如,这一直在那里坚决反对的夏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P>
    夏竦原本是要被称为枢密使的,结果人还没到任,就被欧阳修这些人给弄的免了官。</P>
    这就不说了,得了便宜之后,要懂得闷声发大财。</P>
    可结果他们倒好,还很高调的写了这首诗。</P>
    称赞范仲淹欧阳修这些人,以及宋仁宗,把他们夸上了天。</P>
    同时又在里面弄出来了一个小人,进行讽刺。</P>
    虽然没有点名,但被打上小人名号的人是谁,懂得都懂。</P>
    这不平白树敌吗</P>
    夏竦能力还是挺不错的,实力也够。</P>
    以往干出来的政绩,也能拿得出手。</P>
    现在,只是因为以往和吕夷简走得比较近。</P>
    就直接被扣上了一顶奸邪小人的帽子。</P>
    在名声大于天的年代里,尤其是身份地位到了一定程度的文人。</P>
    这口气谁能忍得了</P>
    而且夏竦本身就不是那种吃了亏,不说出来的人。</P>
    平白惹上这么一个劲敌,真让人没法说……</P>
    “庆历四年四月,因新政实施后,恩荫减少、磨勘严密,希图侥幸的人深感不便。</P>
    于是毁谤新政的言论逐渐增多。</P>
    指责范仲淹等是“朋党”的议论再度兴起。</P>
    宰相章得象,联合台谏官员,攻击范仲淹、欧阳修等人是“朋党”。</P>
    说他们“欺罔擅权”“怀奸不忠”。</P>
    夏竦利用石介曾向枢密副使富弼上书,责以应像商代伊尹、西周周公那样,辅佐仁宗中兴宋朝之事。</P>
    散布流言蜚语,将石介原书中的“伊、周”,说成是“伊、霍”。</P>
    意思是说石介要富弼仿效西汉的霍光,废掉当时的皇帝,另立新皇帝。</P>
    还诬称石介已为富弼起草了废旧立新的诏书。</P>
    以此陷范仲淹、富弼、石介等于大逆不道之罪。</P>
    其实,夏竦诬指的石介为富弼草拟的废立诏书,是夏竦指使其婢女模仿石介的字体所写的。</P>
    宋仁宗虽表示不信流言,也未对此事作出处理。</P>
    但实际上,心里面将这一笔笔的都给记下来。</P>
    并且,也很诚实的,做出了相应的举动。</P>
    庆历四年末,边事再起,范仲淹请求外出巡守。</P>
    赵祯任命他为陕西、河东宣抚使。</P>
    仍保有参知政事的头衔。</P>
    八月,富弼亦以枢密副使离京,出为河北宣抚使。</P>
    庆历五年正月二十八日,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知邠州、兼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P>
    同一天,富弼亦被罢去枢密副使,改任京东西路安抚使、知郓州。</P>
    第二天,杜衍被罢为尚书左丞,出知兖州。</P>
    二月初四,罢磨勘新法、任子新法。</P>
    三月初五,韩琦罢枢密副使,加资政殿学士,知扬州。</P>
    至此,主持变法改革的主要人物,全被逐出朝廷。</P>
    二十三日,废除科举新法,恢复旧制。</P>
    八月二十一日,欧阳修罢河北都转运使,改知滁州。</P>
    至此,庆历新政彻底失败。”</P>
    听到韩成这话,赵匡胤虽然是一点都不意外,但还是忍不住为之叹息。</P>
    心情显得低落。</P>
    这事儿办的,是真让人觉得不甘。</P>
    明明终于出现了一些新的希望。</P>
    看到了一些不一般的东西。</P>
    觉得很有可能,自己大宋要变得不太一般了。</P>
    可哪能想到,这庆历新政才不过刚刚出现了一年,直接就没了。</P>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