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女真国军队兵分两路,悍然入侵,让华国朝野猝不及防,尤其是军方被打得抱头鼠窜,北方边境的三个军团,鹰武军被偷袭,全军覆没,指挥使战死;雄武军顽强抵抗,被打散,指挥使战死,雁门关失守;虎武军大部被歼灭,指挥使逃逸,太原失守。这一噩耗在朝廷掀起巨大的波澜。除了潼关,龙武军在坚守,但也岌岌可危,长安城已经无险可依。
长安城周遭的百姓所能得到的信息,往往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即便女真人已经破了雁门关一路南下,大部分人仍然无法准确理解其中的涵义,有愿意走的,更多的则是不知道往哪里逃的人,心中惴惴地等待着事态的发展,好歹皇帝在长安,附近的人都往长安城里跑,而由于大量难民、散兵游勇的涌入,城里物价飞涨,偷盗事件频发,恐慌开始蔓延。
夜色如墨,长安城的灯火在黑暗中摇曳,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皇城御书房中,燃烧的灯烛烘托起了一片温暖的气息,太监、侍卫、宫女们守在门口,皇帝和内阁开了一整天的会议,大家心情都不好。
“朕,想不通啊……”景荣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目光中充满了忧虑与不安。他旁边站着大太监童心贯,下面坐着太子李琦和和五位内阁重臣,分别是丞相洪仁夫、吏部尚书陶本政、兵部尚书章军林、户部尚书方明华、镇国公韩忠,这六个人面前摆着小方桌,有的低头沉思,有的伏在桌子上奋笔疾书,房内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衣袍摩擦声和轻微的呼吸声。门口还站着两个高阶武官,分别是黑衣卫指挥使刘如意、神武军指挥使段仲彪,他们小心翼翼,生怕发出一点声音,惹恼几位大佬,遭受无妄之灾。
“陛下,完颜宗翰正在猛攻潼关,潼关守将龙武军指挥使窦滔求援,形势非常危急,请陛下速派援军,否则最多只能坚守十天,女真人兵锋将直指长安。”兵部尚书章军林看完一则密报,颤声禀告,打破了这沉寂。
景荣帝的手指在龙椅的扶手上轻轻敲击,发出有节奏的声响,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他的心中翻动着无数的思绪,守城还是逃跑,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守城,则意味着要面对强大的女真军,长安城可能会陷入一片火海;逃跑,则意味着要放弃这繁华的都城,背负骂名。
“雁门关已失,潼关难保,女真铁骑转瞬即至长安,诸位爱卿,可有良策?”景荣帝的声音在书房内回荡。他的声音竭力维持着平稳,可尾音的一丝颤抖还是泄露了心底的不安。要逃就要赶快,否则来不及了。
“陛下,长安乃国之根本,城高墙厚,粮草军备尚算充足,若我等坚守,唤起军民死战之心,未必不能撑到援军汇集,击退女真。臣以为应坚守长安,调集各地勤王之师,共抗女真军。”镇国公兼天武军指挥使韩忠挺身而出,声音铿锵有力。
皇帝眉头微微一蹙,还未言语,一旁的户部尚书方明华便急声反驳:“老将军所言差矣!女真此次来势汹汹,连破两关,士气正盛,我军新败,士气低迷,长安虽固,又能撑得几时?一旦城破,玉石俱焚呐!”
兵部尚书章军林闻言,上前几步,整了整朝服,神色凛然,高声启奏道:“陛下!恕臣直言,此刻断无弃守长安之理!长安,何者?乃我华国根基所在,龙兴之地,山河形胜,表里山河,城墙巍峨高耸,仿若天堑横亘,护佑我朝数百年安宁。祖宗陵寝皆在于此,宗庙社稷寄于斯城,弃之如舍心魂,何颜面对列祖列宗?”
“雁门关虽失,实乃将士浴血奋战至最后一刻,然我军元气尚存!各地勤王之师星夜兼程,不日便可达京畿。当下只需陛下振臂一呼,激励全城军民同仇敌忾,臣愿亲率城中精锐,上城布防,凭城坚守,以逸待劳。女真长途奔袭,补给线绵延千里,最忌久耗。我等只需撑过这关键月余,待援军四面合围,定能反败为胜,重挫女真锐气!”
章军林说罢,伏地叩首,额头汗珠滚落,静候圣意。
吏部尚书陶本政道:“敌军势大,我军士气低落,坚守恐非上策。我建议暂避锋芒,移驾成都。”
丞相洪仁夫摇头叹息,道:“移驾?则士气崩颓,民心离散,大好河山拱手相送,国威扫地,沦为蛮夷笑柄。陛下为英武之君,此时若展现坚韧不拔之志,御驾亲征督战,必能唤起万千儿郎死战之心,凝聚举国之力。主战虽险,尚有生机与荣耀;若移驾,便是慢性亡国,再无回天之力!望陛下圣裁!”
景荣帝冷哼一声,殿内瞬间安静下来,缓缓开口,语气中却带着几分不耐:“朕贵为天子,自当与社稷共存亡,可若决策有误,后世史官那笔杆子怕是要把朕戳烂在史书里,朕不想担这千古骂名,众爱卿皆是股肱之臣,这关乎国运的抉择,还需从长计议,共担国责才是。”言罢,他便靠向椅背,目光幽深,把难题又抛回给群臣,似要等众人争出个结果,自己好择那最“无害”之路,全然不顾此刻急需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