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历史典故、兵法策略以及简单的算术,旨在提升士兵们的文化素养和战略思维。
“我们不仅要成为能征善战的勇士,更要成为有思想、有文化的战士。”李易在一次全团大会上慷慨激昂地说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何而战,如何智取而非蛮干,如何在战场上以少胜多,以智取胜。”
每天下午,李易给白马团班长以上军官上文化课。学完以后,再由他们传授给士兵,李易的要求是,一天学会十个字,十天一百字,一百天一千个字,多学有奖,学得快有奖,考试前十名可以晋升职务。
白马团团长黄天、副团长李浩才、成乘风都读过私塾,只要李易讲课,每次都早早地来,坐在第一排。
看见胖胖憨厚的吴壮走进来,李易问道,“吴排长,以前识字吗?”
“报告李监军,我们白马军大部分人都不识字啊,以前我也不识字。”吴壮道。
“识字可以学,读书,思考,眼界就会开阔。”李易说道。
“我很笨,学得好慢。”吴壮尴尬地摸了摸脑袋。
“吴排长,人哪有天生就笨的,只是愿不愿意学而已。”李易笑着说道。
“李监军,我知道您是探花郎,还是翰林编修。探花郎是不是都给皇帝讲课啊?”吴壮激动地问道。
“我还没给皇帝讲过课。我也要活到老学到老。”李易笑道。
“李监军,我一定会认识很多字的。我向您保证。”吴壮抬起右手敬了一个军礼。
“吴排长,你也别高兴得太早,读书识字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李易提醒道。
“这个我们懂,只要李监军愿意教我们,我们不怕吃苦。这是我们几世修来的福气。”吴壮说道。
李易教得很认真,吴壮等人也学得很用心。他们知道这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所以都非常珍惜。
李易在山洞里给白马团的官兵们上课。他教他们识字、算数、历史、地理……还给他们讲了许多故事,让他们明白了许多道理。来亮讲授急救知识,特别是护理伤病员的常识,如何辨别草药及用途。
白马团内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夜幕降临,篝火旁,士兵们围坐一圈,轮流朗读着《三字经》、《百家姓》,或是讨论着李易编写的军事案例,空气中弥漫着求知若渴的气息。许多原本目不识丁的士兵,在短短数月内便能读写简单的书信,甚至开始尝试创作打油诗,记录军旅生涯的点点滴滴。
“李监军,您真是文曲星啊!”一位曾经大字不识一个,如今已能给家人写信的排长宫寒激动地握着李易的手说道,“是您让我们明白了,身为军人,除了武艺高强,更要有头脑,有文化,有信仰。”
李易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说得对,军队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打不胜的仗。”
随着时间的推移,士兵们对待训练和纪律更加认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大家不再抱怨,而是积极投入。
白马团在李易的带领下,逐渐蜕变为一支纪律严明、敢打敢拼的新式军队。他们不仅能够在山林间灵活穿梭,进行快速机动,还能在夜间发起精准打击。黄天等人对李易越来越佩服,这个小伙子不仅学问渊博,而且为人谦逊、平易近人。
“李监军,你真是太厉害了。我从来没有想过可以这样带队伍,每个士兵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朝气蓬勃。”黄天欣喜地说道。
“黄团长,每个土兵的潜力都是无穷的。”李易说道,“我要去趟六安府,把白马团的身份洗白。我去和官府说,你们愿意介绍招安。这样以后就不用龟缩在山上了,下山才能施展拳脚,大有可为。”
“李监军,你有什么办法吗?”李浩才问道。
“好办法没有,可以用钱开路啊。”李易微微一笑道,“这世间万物,皆有其价。只要愿意付出足够的代价,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当然,这并非要无底线地妥协,而是要保证我们根本利益的前提下,灵活应变。”
黄天有些担心,道:“就怕六安官府胃口太大,我们得不偿失。”
李易道:“狮子大开口小心崩了他的牙。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个时候就要利用我在朝中的关系。在这个乱世之中,有一支不捣乱,愿意维持地方和平的队伍,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次日清晨,李易、来亮、黄天、牛大力骑着快马向六安城进发。一路上,他心中盘算着如何与官府周旋,既能让白马团获得合法的身份,又不至于被朝廷的条条框框所束缚。别看他,在黄天面前显得很自信,但是他自己是谋定而后动的,这一步极为关键,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