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皇权士家寒门,咱皆大欢喜!状元陛下可点他,但不能揠苗助长啊!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科举制?”
    刘备猛抬起头看向萧方,眼神中透着陌生意味。
    萧方微微点头,示意老刘继续看下去。
    刘备遂怀着强烈的好奇,缓缓翻开了帛卷。
    “科举,以科考而举士,名为科考…”
    接下来的洋洋洒洒千余字,萧方将科举制大体轮廓,为老刘描述了出来。
    其简而言之,就是以考试成绩的高低,来评定人才的优劣,进而择优取士。
    不管你是考明经也好,什么明算也罢,还是什么策论,反正就是以考试成绩,来做为选官的唯一依据。
    这科举制最大的优势有两个。
    一者为公平。
    管你是士家豪姓,还是寒门庶族,甚至是贩夫走卒,只要你考得好,你就能为朝廷所用,就能做大汉朝的官,你就能吃上皇粮。
    如此一来,就杜绝了士家豪族,利用自己的家世背影,来垄断做官的权力,进而杜绝了士家之中,那些肚子里明明没货,却凭借家世轻松做官的绣花枕头。
    同时也确保了寒门庶族的上升通道畅通,给了他们施展抱负才华的希望,让他们不致于自诩空怀大才却报国无门,从而对朝廷心生怨恨。
    这科举制的第二个优点,则是相较于九品官人法,确保了天子牢牢抓住选官大权。
    九品官人法的选官之权,乃是控制在所谓中正官手中,而中正官天然便为士家所垄断。
    那么选出来的官,自然只会出自于士家,被选中之人,亦会视中正官为恩主。
    这选官大权,久而久之,便为士家垄断,与天子无关。
    科举制则不同,管你是寒门还是士家,谁都没有权力提携举荐谁为官,一切但凭科考成绩说话。
    而科考最后一轮还设殿试,由天子亲自主持。
    前一轮的会试,乃是各州精英们聚集于京城一较高下。
    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方有机会参加殿试。
    而天子则通过殿试,成了这些大汉朝最顶尖精英们的恩师。
    天子既为君,又为师,还是“中正”,三位一体,你不效忠天子你效忠谁?
    “妙哉,妙哉!”
    “丞相所创这科举之制,胜于那九品官人法十倍,当真乃千古奇法!”
    刘备看明白了科举制的优势,不禁惊喜若狂,拍案叫绝。
    诸葛亮也好,田丰法正也罢,众臣们无不惊奇之极,皆是猜不出萧方到底献上了什么选官良制,竟能让天子激动到如此地步。
    这选官之法,在天子看来,竟然还能胜于九品官人法十倍?
    “众卿,来来来,一起参详参详丞相这科举选官之法。”
    刘备索性将帛卷铺展在了龙案上,召呼众臣一同上来围观。
    一帮大汉朝最聪明的人,便捋起袖子,你推我挤的纷拥围上,瞪大了眼睛细看起来。
    片刻之后,大殿再次沸腾,热议纷起。
    “以科考来定品,选拔贤能之士为官,为朝廷所用?”
    “妙啊,丞相此法确实是精妙绝伦,如此便能做到无论寒门士家,尽皆量才录用。”
    “这才是真正的唯才是举啊!”
    诸葛亮的喝彩之声,率先响起在殿中。
    “嗯,丞相此科举之法,堪称完美。”
    “此举不仅能为朝廷选择贤能,还能避免士家之中虚有其表者滥竽充数,确实是两全其美的完美之制。”
    “这科举制,如陛下所言,确实十倍于那九品官人法。”
    田丰也捋着半白须髯,不住的点头赞和。
    在他看来,天下英才多出于士家,就算是以科考形式来定品选官,榜上有名者也会以士家子弟为主流,不必担心被寒门庶族抢了饭碗。
    而以田丰的刚正秉公,自然也不希望士家中的绣花枕头们出来做官,祸害了朝廷。
    同时这选官大权,牢牢掌握在朝廷,掌握在天子手中,也符合田丰忠君的价值观。
    这般一权衡,这科举制在田丰眼中,自然便成了完美之制。
    “丞相竟能创出这等千古奇法,真乃天纵之才也。”
    “正今日终于亲身领教了丞相的非凡所在,正心悦诚服!”
    法正也是啧啧赞服,向着萧方一揖。
    刘备则一拍案几,哈哈笑道:
    “好好好,丞相,你又为朕解决了一桩心病!”
    “这科举制当真是堪称完美,此制横空出世,朕与曹操争夺人心这场仗,算是尘埃落定。”
    “丞相你速速与众卿,将这科举制的实施细节拟定出来,朕好尽快下诏,于我大汉朝推行此制!”
    老刘也将这科举制,视之为完美。
    萧方却明白,这科举制只是相对于九品官人法,更胜一筹罢了。
    这古往今来,哪里会有绝对完美的制度?
    只是相对更优而已。
    曾经的历史中,科举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