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坐拥四分之一的天下,神通对郑均而言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物,只要郑均愿意,一纸令下,能有超过数十万本武功秘籍、数十本神通的修行方式呈递到了自己面前,这都不是什么问题。
这闭关的一年以来,自己也钻研了这大周遗留下来的两种术法,将其预支。
一者乃‘青帝长生功’,是为当初赵王修行的功法。
另一者,则是‘帝经’,名字颇为简朴,但却是自大夏王朝传承下来的唯一帝王心经。
据说乃是夏朝的太祖皇帝夺取天下之后,为了凝聚‘天下主’法相,特地搞出来的一本凝聚天子气的功法。
而后代代相传,夏武帝、夏昭帝、夏世祖、魏高祖、魏文帝、虞太祖、周神武、周永昌等,皆是修行的这门心经。
最初可能有诸多漏洞,但伴随着这一位位最低元丹武圣,最强五尊法相的改进,现在也差不多是漏洞相抵消了。
倒不是说前代惊才绝艳之辈没有能力再创一本出来,而是没有必要。
这代代皇帝加以改进,总比自己琢磨的要省事多了,毕竟自己再创一本类似的功法,浪费时间且不提,功效也是大差不差,何必多此一举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4章八方风雨会肃州,大汉皇帝有仇必报!(第2/2页)
而郑均也懒得在这方面动手脚,反正有大道武书可以预支未来,那就预支了了事。
平日里修行吐纳天地灵气,也是在偿还,如此一来,自己早晚能够偿还完毕。
“天子神通,倒是有些想法了,不过现在还是出关吧,资材都被朕消耗完了,也是时候该出关了。”
一念至此,郑均伸了个懒腰,朝着寝宫外踏了出去,同时在心中思忖了起来。
出关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封爵。
这事儿,怕是满朝文武都惦记许久的事儿了。
郑均闭关前,刻意没有册封勋爵,也是为了调动一下大家的情绪,多白嫖一年的活儿干。
不然一年前册封勋爵之后,自己出关发现他们北伐顺利,又立了肃州之功,不赏岂不是有点小气了?
郑均现在方才知晓历代天子的良苦用心了。
资源不多,能省点就省点吧,大汉这个公司还没开始盈利呢,况且大汉皇帝郑均这个董事长又是个吸金兽,对于手下的员工,现在也就只能画饼给点期权了。
深吸一口气后,郑均踏出一步。
“轰!”
殿门轰然洞开,青金色真元如潮水般倾泻而出,惊得阶下侍立的太监宫女们齐齐伏地。
而恰好此刻,晨光穿透云层洒在郑均玄色龙袍上,十二章纹竟隐隐泛起龙吟之声。
“皇爷出关了!”
掌印太监最先反应过来,膝行三步重重叩首,额头抵着冰冷的青砖高呼:“奴婢恭贺皇爷神功大成!”
这掌印太监身后的八名蓄气境太监以头抢地,纷纷恭贺郑均。
一旁的女官也是如此,正屈膝行礼。
而见此情况,郑均当即扬声道:“拟诏。”
郑均的声音裹挟着元丹威压扫过庭院,所有跪伏的身影顿时又矮了三分:“朕膺天命,统御万方,赖文武协心,将士用命,方得四海升平,兆民乐业。昔赵逆猖獗,扰乱关中,幸有忠勇之士,奋不顾身,戮力同心,终克顽凶,荡平叛逆。朕念功勋卓著,宜加殊赏,以彰其德,以励将来。”
“徐世茂,智勇兼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攻伐关中、肃州,围困镐都,功冠三军,封新驿郡公,食邑五千户,世袭罔替,赐丹书铁券,永保殊荣。”
“于慎,智勇兼备,运筹帷幄,灭赵之战居功甚伟,封严廷郡公,食邑五千户,世袭罔替,赐丹书铁券,永保殊荣。”
“许厚/单雄义,骁勇善战,冲锋陷阵,斩将搴旗,勇冠三军,屡建奇功,封临渊县侯/云岚县侯,食邑三千户,世袭三代。”
“陈敬仲/卢承弼,谋略深远,调度有方,决胜帷幄,献策决胜,封临漳县侯/清河县侯,食邑二千户,世袭三代。”
“周桐,开城有功,助大军速克敌城,封赤霞县侯,食邑千户,世袭三代。”
“尤俊彦/程志学/殷嘉,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封青霄县侯/沧澜县侯/长垣县侯,食邑千户,世袭三代。”
“魏权,奋战当先,封扶风伯;独孤愿,勇猛无匹,封武功伯;独孤景,战功赫赫,封岐山伯。”
“随朕战于饮马河其余战殁诸将,皆功臣也,功不可没,皆封方伯,食邑八百户,世袭两代,以彰其劳!”
本次开国第一批爵位分封,都是自己人。
徐世茂、于慎在平定赵、晋二王之战中,乃首功,封郡公。
许厚、单雄义次之,为三千户县侯。
陈敬仲、卢承弼,乃自己最初的功勋臣子,为两千户侯。
周桐,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