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大学生是一个很神奇的群体。
在没上大学的小朋友,和老一辈的长辈眼里,这应该是一个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群体,平日里忙得不可开交,一边完成学业,一边努力提升自己,几乎能将所有时间都用在提升自我上。...
晨曦和程宇的故事还在继续,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新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心灵共鸣”应用的普及以及音乐疗愈研究机构的逐步壮大,他们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成果更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一次偶然的机会,晨曦在翻阅心理学杂志时,发现了一篇关于儿童自闭症治疗的文章。文章提到,音乐疗法可能对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情感表达有所帮助。这个发现让晨曦兴奋不已,她立刻联系了程宇,并提议可以尝试将“心灵共鸣”的技术用于帮助自闭症儿童。
程宇听完后也非常支持这个想法,他迅速组织团队成员开会讨论具体实施方案。经过多次论证,他们决定开发一个专门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模块,通过互动式的音乐游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同时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其行为模式,为家长和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为了更好地了解自闭症儿童的需求,晨曦亲自前往多家特殊教育学校进行调研。在那里,她遇到了一位名叫小杰的小男孩。小杰今年八岁,平时很少说话,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然而,当晨曦拿出大提琴演奏时,他竟然主动靠近,用手指轻轻触碰琴弦。这一幕深深触动了晨曦,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要完成这项任务的决心。
接下来的日子里,晨曦和程宇带领团队加班加点地研发新功能。他们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音乐小游戏,比如让孩子跟随屏幕上的提示敲击虚拟鼓点,或者模仿听到的旋律吹奏口哨。每个动作都会触发不同的音效反馈,从而鼓励孩子持续参与。
与此同时,他们还邀请了几位专业心理咨询师加入项目组,确保内容设计符合心理学原理。其中一位名叫张老师的专家提出,可以在游戏中加入一些简单的社交场景模拟,例如两个卡通人物对话时轮流发言,让孩子学会等待和回应。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并很快被融入到产品中。
经过数月的努力,“心灵共鸣-儿童版”终于问世了。在发布仪式上,晨曦激动地说道:“我们希望通过这款应用,不仅能让自闭症儿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还能帮助他们建立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随后,他们选择了一所规模较大的特殊教育学校作为试点单位。校长非常欢迎这个项目,并安排了几名老师配合测试工作。起初,有些孩子因为不熟悉操作界面而显得有些抗拒,但在老师和志愿者耐心指导下,他们逐渐适应了使用方法。
几周后,效果初见成效。小杰成为了最明显的例子之一。他不仅学会了如何控制耳机播放自己喜欢的曲目,还会主动邀请同学一起玩音乐游戏。有一次,在课堂上,他还破天荒地开口说了句完整的话:“我想再听一遍那首歌。”这让所有人都感到惊喜万分。
除了小杰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孩子的表现也有了显著提升。有的变得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有的则提高了注意力集中时间。家长们纷纷向晨曦和程宇表示感谢,称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孩子如此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然而,就在项目看似顺利推进之时,却遭遇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由于部分家长担心长期佩戴耳机可能对孩子听力造成损害,因此提出了强烈反对意见。面对这种情况,晨曦并没有急于辩解,而是立即召集相关领域的医学专家展开深入研究。
经过一系列科学实验验证,最终证实只要合理控制音量和使用时长,这种担忧其实是多余的。但为了消除公众疑虑,晨曦还是决定改进硬件设计,推出了带有自动调节音量功能的新款耳机,并附赠详细的使用指南。
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心灵共鸣-儿童版”正式面向全国推广。各地特殊教育机构纷纷申请试用资格,甚至有国外同行表达了合作意向。晨曦和程宇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创新,更是为无数家庭带去了希望之光。
与此同时,晨曦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艺术创作方向。她认为,既然音乐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那么为何不能让更多人参与到创作过程中呢?于是,她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创建一个全民音乐平台,无论年龄、职业或背景,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分享属于自己的旋律。
程宇对此给予了全力支持,并帮助她搭建起初步框架。他们借鉴了短视频社交软件的成功经验,让用户可以通过简单易懂的操作录制并上传自己的作品。系统会根据用户提交的内容智能生成伴奏,使得即使是完全没有音乐基础的人也能制作出一首完整的歌曲。
此外,他们还特别设置了“协作模式”,允许不同地区的用户共同完成一件作品。例如,一个人负责演唱主旋律,另一个人添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