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轰轰烈烈的告白,如今才懂,最深的情话,往往藏在一句“我还在听”里。
回到云南已是深冬。蓝雪花再次盛开,纪念馆前竖起一座新雕塑??双耳形状的青铜装置,内部嵌有微型扬声器,全天候播放精选录音片段。当地人称它为“倾听之耳”。
五周年纪念展闭幕后,两人整理展品时,无意间发现角落里藏着一封信,没有署名,纸张泛黄,像是被人遗忘多年。
打开一看,竟是十年前一位自杀未遂的女孩写给未来的信: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会看到这封信。我只是好累,累到连哭都发不出声音。如果将来真有人听见,请替我抱抱那个躲在厕所隔间发抖的小女孩,告诉她:你会活下来,而且活得值得。
>总有一天,你会站在阳光下,对着世界说:‘我在这里,我很好。’”
周承宇读完,将信轻轻放入展柜最底层,压在一束干枯的蓝雪花下。
当晚,他再次走进录音舱,按下录制键。
这一次,他说了很久。
讲童年母亲病逝时他躲在衣柜里不敢哭出声;讲创业失败那年整夜失眠,只能靠听雨声入睡;讲离婚后一个人住在空荡公寓,连电视都不愿开;讲第一次听到陌生人因他的项目重获新生时,那种近乎信仰般的震撼……
最后,他轻声说:
>“亲爱的自己,谢谢你没有放弃。也谢谢你们,每一个愿意说出痛苦的人。因为你们的存在,我才明白,所谓强大,不是无坚不摧,而是敢于袒露脆弱,并依然相信光明。
>这个世界或许冷漠,但我们选择温柔以待。
>所以,请继续说下去吧。
>我们,始终在听。”
录音结束,文件名为:【致所有未曾放弃的灵魂】。
翌日清晨,林晚秋来到工作室,见他伏案睡着,手中仍握着笔。她轻轻取过笔记本,翻到最后一页,上面写着一行新计划:
>**“筹建‘声音疗愈学校’:培训百名听障儿童成为声音记录者,教他们用振动感知世界,用心灵传递语言。”**
她笑了笑,在旁边添了一句:
>**“第一课,带他们去海边,听浪花撞击礁石的频率??那是大海的心跳。”**
阳光斜照进来,落在桌角那枚来自法罗群岛的芯片上,折射出虹彩般的光芒。仿佛极光并未远去,而是化作永恒的信念,流淌在每一个愿意倾听的生命之间。
风又起了。
这一次,它不再带走忧伤,而是携着千万种声音,飞向那些仍在黑暗中等待回应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