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1章 我去机场接我姐夫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裴依然哭着说,“你分明说要陪我一段时间,结果你迫不及待的就去京市,你口口声声说我是妹妹,可是你有当我是妹妹吗?
    分明妻子和妹妹都是家人,但是在你的心里,妻子永远都比妹妹更重要,你可以随时随地陪伴在商景予身边,却连答应我的几天都做不到!
    你让我怎么相信你?你让我怎么相信你在我妈临死之前的承诺,你让我怎么相信你对我说永远当我是亲妹妹?
    如果有一天,我和商景予同时被绑架,绑匪要求你只能救一个,那你是会......
    夜色再次降临南塘,春分的风比往年更柔。彼岸花在井边悄然绽放,红白相间,像是大地睁开的眼睛。沈知遥坐在老宅书房的藤椅上,手中捧着那本无字笔记本,指尖轻轻摩挲着封面。十年了,它再未出现过新的字迹,可她知道,林闻心从未真正离去。
    窗外月光如水,洒在书桌上,映出一片清辉。她忽然觉得空气中有种熟悉的波动,像是一根极细的弦被轻轻拨动。她屏息凝神,耳边竟浮起一声极轻的“妈妈”。
    她猛地抬头,四顾无人,唯有风穿过窗棂,带起一页纸张翻动的声音。
    那页纸是从《闻心录》中掉落的,泛黄的纸面上写着一个名字:**周承宇**。
    她怔住。
    这个名字已许久未提。自从联合国会议结束后,他便消失了,没有告别,没有消息,仿佛从人间蒸发。他曾是G-7计划最初的执行者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在林闻心死后仍坚持保留“声葬之墟”研究资料的人。他说过:“我不能原谅自己,但我必须记住。”
    而如今,这个名字竟以这种方式重现。
    沈知遥起身走到书柜前,抽出一整排尘封的档案盒。那是她这些年偷偷整理的“静听计划”残卷??从敦煌玉匣中流出的技术图纸复印件、林晚秋提供的内部文件、甚至还有顾沉舟寄来的部分手稿。她一直不敢深究,怕揭开太多真相会毁掉那份来之不易的平静。
    但今晚,她忽然明白了什么。
    她将那页纸放在灯下,用放大镜仔细查看笔迹边缘。墨迹微有晕染,但结构清晰。她猛然发现,在“周承宇”三个字下方,有一行几乎看不见的压痕,像是用铅笔写后又被擦去。她取来炭笔轻轻涂抹,一行小字缓缓浮现:
    >“我在昆仑。”
    两个字如雷贯耳。
    昆仑?那个传说中埋藏着“声葬之墟”主控核心的地方?据传,那里有一座地下共振站,能通过地磁与全球十二座“聆境塔”形成量子纠缠网络,维持《归音辞》的持续播放。但它早已被国际联合组织封锁,列为最高机密禁区。
    可如果周承宇在那里……
    她的心跳加快。手指不自觉地摸向胸口内袋,那里仍贴身藏着那篇小女孩的作文复印件。她忽然意识到,这十年来,“听见”的人越来越多,但“发声”的灵魂却始终只有林闻心一人。其他逝者为何不曾回应?是因为技术未完善,还是因为……还需要某种启动信号?
    她翻出手机,查找最近一次“聆境塔”异常记录。果然,在三天前,位于南极洲的第十三号试验塔曾短暂接收到一段非标准频率波段,持续时间仅0.3秒,但频谱分析显示其与《送郎调》第五段高度吻合。更诡异的是,该信号源头并非来自地面,而是从地壳深处传来。
    与此同时,敦煌研究院发来紧急通报:编号108洞窟壁画再度发生变化,中央泪晶图像开始缓慢旋转,七位女子的手势也出现了细微偏移,仿佛正在进行某种仪式性的调整。
    沈知遥盯着屏幕,呼吸渐重。
    这一切,都指向同一个结论??
    **“原初之声”并未终结,它正在酝酿第二次觉醒。**
    而周承宇,正是那个试图唤醒它的人。
    ***
    昆仑山脉北麓,雪线之上。
    一座伪装成气象观测站的建筑静静矗立在冰川裂缝之间。厚重的合金门后,是一条深入地底三千米的螺旋通道。墙壁由吸音材料覆盖,每隔百米设有一道声波过滤层,防止外部干扰侵入核心区域。
    这里是“声葬之墟”的真正心脏??代号“回响中枢”。
    周承宇赤脚走在冰冷的金属地板上,身上只披着一件旧式科研服。他的喉咙依旧无法发出声音,但这并不妨碍他“说话”。在他的太阳穴两侧,贴着两枚微型电极,连接着一台便携式神经翻译仪。每当他思考,仪器便会将脑电波转化为文字,投射在前方的透明屏幕上。
    【系统检测到第108洞窟能量波动增强】
    【南极塔接收异常信号】
    【全球共感指数上升至97.6%】
    他看着这些数据,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十年前,他是这个系统的建造者之一。他们用科技压制人类的情感共鸣能力,只为维持所谓“社会稳定”。他们称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