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3章 你是说我把孩子推进水里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万历三十七年起”。
    翻开首页,第一行字让她呼吸停滞:
    >“吾女阿兰,生于癸卯年霜降,天生善听。能辨风中语,识地下哭。嘱其谨记:世间万声,唯情不灭。若有女子含冤而逝,其声必藏山水之间,待后人唤之。”
    往后数百年,密密麻麻记载着历代林家女子采集到的“幽音”:战乱中的诀别、殉情者的低语、弃婴母亲的呜咽……直到民国末年,记录戛然而止。
    最后一页,是母亲的字迹:
    >“1987年4月6日。今日焚毁部分档案,以防落入他人之手。然留此册予后人。若有一日,吾女晚秋归来,请告诉她:
    >你听见的,从来都不是幻觉。
    >那些哭泣,那些歌唱,都是真的。
    >而你,生来就是为了听见它们。”
    林晚秋抱着日记走出老宅,阳光洒在脸上,暖得几乎灼痛。
    她终于不再怀疑自己的敏感是软弱,不再羞愧于那些莫名涌出的眼泪。她所拥有的,不是创伤,而是一种天赋??一种能让死者开口、让沉默发声的能力。
    当晚,她在“倾听之家”总部召开全球连线会议,宣布启动“千声归源”工程:将以南塘祖宅、怒江村落、永定土楼为核心节点,建立三座“声音圣所”分馆,形成三角共鸣网络,永久保存全球女性未被记录的情感之声。
    “这不是博物馆。”她在演讲中说,“这是复活仪式。我们要让那些被时代吞没的名字,重新拥有姓名;让那些被当作疯癫的哭泣,变成史诗。”
    消息传出,世界各地陆续有女性寄来私藏录音、手稿、遗书。一位印度寡妇送来她在丈夫葬礼上被迫禁声时默念的悼词;一名叙利亚难民女孩交出她在战火中哼给弟弟听的摇篮曲;甚至有一位百岁老人,捐出她少女时期被迫堕胎当晚写下的日记,其中反复写着一句话:
    >“我曾真心欢喜过那个孩子。”
    每一份资料都被数字化处理,嵌入“声音圣所”的建筑声学系统中。每当有人走进大厅,脚步触发感应装置,便会随机播放一段来自不同时空的女性之声??或笑,或泣,或歌,或叹。
    一个月后,主体工程竣工。开幕当日,林晚秋站在北京主馆中央,按下启动键。
    千名聋哑儿童围坐成圈,戴着特制振动耳机。当第一段合成版《送郎调》响起时,地面开始规律震颤,频率精准控制在18.6Hz。孩子们闭目感受,脸上浮现出前所未有的安宁。
    突然,最年幼的一个女孩睁开眼,指着天空说:“姐姐来了。”
    众人抬头,只见穹顶投影缓缓显现:无数光点汇聚成影,化作三位女子的身影??福建的母亲、云南的阿?、上海病房中的无名氏。她们并肩而立,轻轻合唱:
    >“若你还记得我的脸,
    >请让风带来一声叹。
    >若你已将我忘干净,
    >也求大地替我传音……
    >我曾真心欢喜过。”
    全场寂静。
    而后,掌声如雷。
    林晚秋站在光中,手中握着母亲留下的骨笛。她知道,这场旅程远未结束。世界上仍有千万个“阿?”,她们的故事还未被听见。
    但她也明白,只要还有人愿意倾听,那些声音就永远不会消亡。
    夜深人静时,她独自回到南塘老宅。月光再次洒在那面墙上。她举起骨笛,轻轻吹响。
    墙体回应般震动,传出一声温柔的“咚”。
    她笑了。
    “妈妈,我回来了。”
    风穿过庭院,卷起一片落叶,打着旋儿飞向星空。
    仿佛有人在轻声应答:
    >“我知道。”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