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知道他在存神法上的天赋举世罕见,竟不知祈神法也这般厉害。而上清派,擅长的便是存神与祈神呀。嘿,仔细一想,他好像隔了很久都没去山里讲法了,不按约行事,也是个不老实的,不行,这次事了,一定要请他再去山中,这次要多待一会。
阁皂山副教主圣应道长两眼一眨不眨看着小筏上的道士,教他《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才多久?听听这道章抑扬顿挫唱的多好,而且把灵宝科仪与「三光同天」丶「祈神请龙」结合的天衣无缝,莫非真是天生的科仪灵童?兴许,阁皂山也该学一学散原山和句曲山了,授他真经,再请他来山里讲经传法或是开脉收徒。两葛兄弟之宗,做起这些事来不比那两家来得更轻松?
三清山副教主时通玄并不在乎周围人的艳羡眼神,或许说他正享受着。老道士笑开了花,他想,明治山有这样的弟子,即便自己寿元将近,去地下见祖宗,也可以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祖宗了。
法驾上,黄海龙君愣愣看着鄱阳湖龙王的虚影,惊诧非常,这才多久?期间他还渡了雷劫,竟然已经将《太上洞渊神咒经》学会了?
而以此咒经祈神请龙对法力和念力的消耗又是何等的大,他竟然只拿来为自己做迎宾礼?
再说那鄱阳湖龙王,虽然只是云烟凝聚而成,但并非只是幻象泥胎,而是像有真灵在身。只见龙王现世后,先是环顾四方,眼中仿佛有沧海变换。
随后,龙王收回目光,又看向竹筏上的道士,龙王脸色忽地一变,眼中闪过神芒,又猛地转头看往鄱阳湖南岸的赣江。
龙王定定看了好一会,才转过头来,重新看向道士,他脸上显露出笑意,低头拱手道,
「领法旨。」
声如洪钟,遍传四野。
龙王看向黄海国法驾,看向黄海龙君,眼中自然流露出欣赏之色,随即,他高声道,
「迎青阳君入赣!」
龙王话音方落,鄱阳湖便潮音四起,只见无数的游鱼蛟龙从湖中跃出,仿佛载歌载舞。湖面上翻涌着波浪,波浪映着阳光又泛起粼粼的波光,水光扭曲变化,又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字,像是迎词,像是歌章。
道士朝龙王作揖,行了一礼,他能感觉到,这位龙王看向自己时的眼神不是看一个施法人那麽简单。至于原因,他也大概能猜出来一些,只是时过境迁,现在唤出来的也不过是龙王留在湖底龙宫里的一丝残韵而已,不必多说什麽。最重要的是,自己的科仪还没有结束。
道士收小鼎丶法剑,乘筏继续前行。
青阳照川起身,顾逦也跟着起身,两人对鄱阳龙王行了一礼。而拉车的九蛟几乎要把头埋进湖里去,不敢抬眸看上一眼,只是默默跟紧前方竹筏留下来的水痕。
法驾继续向前,三迎已过,前方便是三清山为会面盟誓而准备的法坛。
法坛是黄翡搭成,悬浮于湖面之上,有五阶,每阶九寸高,顶上放着一张青玉案。
在法坛的两边,有一座座白玉云楼,这些都是应邀观礼之人的坐席,阁皂山丶散原山丶兵锋山丶句曲山丶庐山丶四明山丶罗浮山丶金精山丶明月山丶赣州四大家……基本上,豫章有头有脸的大宗以及和三清山交情深厚的宗门都来了,这次,还特邀了崂山。
这些观礼人的目光全部落在那个竹筏上的道士身上。
竹筏抵近法坛,道士抬脚,离开了竹筏,踏上祭坛,但他没有继续登高,而是站在第一阶等候。
不一会,龙国法驾也到了。
蛟龙停在了法坛前,龙君走下玉辂,在水面上行走,步行来到了法坛上,与道士并肩。
道士先行行礼,并道,
「龙君容禀,我家掌教在山门前迎候,特遣小道先行在此迎接,并借大湖宝地与龙君订盟。」
这样的安排是仔细考虑过的,龙君上岸是要与三清山签订盟约的,并非是臣服投拜。按古礼,缔结海誓山盟应该是要找碣石山丶雁荡山丶崂山这类的海边灵山,方显平等。只是海国心诚,记挂着三清山对顾逸父女的两度救命之恩,这才愿意上岸结盟。
海国诚意十足,三清山自然也要投桃报李,不能真让人登门结盟。于是思来想去,便选了豫章境内的鄱阳湖作为迎宾之地与订盟之地。这里是五湖之一,陆上灵水,地方广大,既能施展开迎宾科仪,也能好广邀宾朋见证,而且也足以表达对海国的尊重,让海国安心。
这些科仪都是跟海国商量过了,龙君自然知情。事实上,除了三迎之礼没提前告知,龙君对上岸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心里有数的。
所以龙君回礼,
「仙山盛礼,辛苦经师。」
于是,两人携手迈步,拾阶登坛。
来到坛顶,程心瞻与龙君背向站立,同时朝着两边观礼之人行礼答谢。
两边云楼上,楼中所有人都起身回礼,这可是三清山万法经师与黄海龙君的礼,谁敢等闲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