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天机无常,我自洞明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切都还顺利。
    而承露瓶,也就是铅锡瓶,炼制起来就更简单了,以铅锡之料投入火炉中快速塑形,而佛经里说的最难的在铅锡瓶上刻画秘符,在程心瞻这反而是最简单的。
    他以刻刀雕符,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只用了一个上午就把三件承露瓶炼出来了。
    随即,他便起身收炉,出了山,但是护山大阵他却没有散掉,因为随时有可能回来重新炼网。
    出山后他继续往东走,因为高山雪多,风中带雪,不好判断成霜时机。等到了天快黑的时候,
    才让他找到一片合适的旷野,东西向无大山遮挡,适合采风。
    这里是一片溪泽,水草丰茂,不过天气转寒,花草已经有些干菱,大多泛黄了,想来再被秋风刮过几次,就会彻底凋零了。
    不过枯荣是阴阳轮转,无需哀愁,等到来年,这里又是郁郁青葱了。
    程心瞻找了一处石头坐下,地处西方,又是深秋时节,这里金气浓郁,程心瞻便摄食金气。
    不多时,天完全黑下来,群星一一点亮,程心瞻便发现这里的星河格外璀璨,他猜测或许是这里地高人稀的缘故。
    等临近子时,他发现从西边刮来的秋风愈发冷了,即便是他也感觉遍体生寒。
     子年深秋丶寒露子时,阴气至极,阳气初生,这是天数使然,无关修为。无论是裹着秋衣的凡人,还是披着法袍的高真,都会感觉寒意侵体。
    程心瞻也停下了食气,《黄帝内经》有言:「子时一阳生,潜龙勿用。」,这个时候寒气太重,不宜食气入体了。
    他全神贯注看着地上的伏草,只待落霜的那一刻。
    可明明子时已到,寒风瑟瑟,却不见白霜成形,眼看玉兔飞走,时间急逝,直到丑初,程心瞻也未见一点寒霜。
    一夜无用功。
    好在程心瞻心态比较好,心知如果真有这般简单那也不至于让朽寿禅院断了传承。
    他端坐着,一动不动,继续修行风法以及感悟风煞,想要与风更亲近一些。
    这转眼又来到了第二晚的子时,他元神出窍,神念广覆这片旷野,以期第一时间能察觉到白霜的痕迹。
    一个时辰转眼就过,今夜又未见寒霜。
    此后,玉兔又现身了六次,他也足足在这旷野里摄了七天的紫,即便是在九月十五寒露这一天,仍久未见白霜的痕迹。
    这夜子时已过,已经是九月十六了,按理来说今夜寒气最盛,应当是最有可能采到衰风的,后几天的希望就愈发渺茫了。
    而虽未结霜,可秋风也未曾歇过,在旷野里呼呼的吹着。吹的溪水荡碎月影,吹的草木折腰低伏,不过吹到程心瞻的脸上,却只换来他展颜一笑,随即便听寒风将他的吟唱散遍整个旷野,
    「天机如絮乱沾襟,半点不由世人擒。」
    如果此时他把哭风僧放出来,后者定然能感同身受,衰风采撷何其难也!实在非是人力所能干预,十二年苦候,往往到头来一场空。
    而此风对程心瞻还是锦上添花,对于专修此风的,如果不是师长手里有盈馀,能将此风代代相传,那只要断了一代,传承就危险了。
    毕竟谁会在修行的初期,花十二年去等风呢?而一旦错过,那又得等十二年。
    然而此风的稀缺,又决定了无论谁的手里都不可能有太多的盈馀。
    这也无怪东西两地的此风修行路都不约而同走向断绝。
    不过要是秋风认为程心瞻这是在有感天机无常,抱憾愁叹的话,那它就错了,便听道士下一刻就说,
    「我自观风见神鸟,休要贫道候玄音!」
    等待无妨,修行常有之事,不过自己既然已经学了占验术,那自然要避免无谓地等待。今年若无缘,十二年后再采也就是了,却是不好继续等在这里磨时光。
    他的眼中涌现出法光,便见那迎面而来的瑟瑟秋风中出现了一只玄燕,此时深秋,风中还带着松子,其中一粒松子正好出现在玄燕的喙中。
    鸟相一闪而逝。
    程心瞻点了点头,玄燕是吉鸟,松子为秋实,此相解曰:「燕衔未堕之实,兆当得未发之机」。
    看来自己还算走运,应该不会白等。
    他心中有了数,心思也跟着安定下来,随即抱元守一,不动如山,静观其变。
    时间一晃,就来到九月二十二这天晚上,也就是霜降后七天的最后一天,子时已至三刻。
    闭目打坐的程心瞻眉头一动,随即抬手摸了一下眉毛,再放到眼下一看,他不由会心一笑。
    竟是白霜。
    这白霜未先见于地,未先见于草,竟然先见于眉。
    这是天地对自己达到「人和自然,内外混一」境界的认同吗?
    此刻,他的心境也已经达到极佳,即便是久候后得见寒霜,也不曾乱了手脚,只把大袖一挥,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