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引爆舆论的新闻 (二合一)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周冠羽?
    听到这个名字,陈向北脸上不自觉浮现出一抹笑意,他怎么可能不认识。
    现实中周冠羽8岁开始学习卡丁车,入门老师正是当年有着中国方程式第一人称号的马青叶。
    08年周冠羽来到东海国际赛道观看F1大奖赛,成为了“头哥”阿隆索的粉丝,还在网络留下那张著名举着雷诺大旗的照片。
    再接下来周冠羽便去往了英国,接受卡丁车以及单座方程式赛车训练,可以说他是在海外体系下培养出来的中国车手。
    “周冠羽我听说过,确实很不错能跑出来。”
    陈向北点了点头赞同了一句。
    “你听说过?”
    马青叶脸上神情满是疑惑,周冠羽今年才十岁,目前职业成绩仅拿过国内一个卡丁车赛事季军,按理说根本就不会有人关注到。
    “嗯,我去年在华赛体育参加CKC赛事,关注过国内的一些卡丁车手,刚好看过周冠羽的比赛。”
    对于马青叶的疑问,陈向北直接开始瞎编起来。
    他确实关注过周冠羽的比赛,不过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事情了。
    “马哥,冠羽长距离的稳定性很不错,可是单圈跟极限方面有着短板,他需要更激进跟强势一些,只有这样未来才能在F1围场内更好的立足。”
    陈向北很清楚周冠羽的职业历程,如今自己也成为了中国方程式赛车的先行者,哪怕双方暂时牵扯不上关系,还是希望能给出建议出点力。
    周冠羽职业生涯中排位赛单圈很弱,排位赛成绩在围场内基本上处于下游水准。
    整体风格偏向于稳健,正赛长距离的表现很不错,轮对轮的激烈斗争中又稍逊一筹。
    某种意义上来说,周冠羽的这些短板,就是陈向北亦或者中国方程式车手的普遍短板。
    那便是受限于资金跟靠山的缺失,害怕车损跟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席位不敢去跟对手硬碰硬,长久下来就变得越来越畏手畏脚跟“软弱可欺”。
    可是围场内很多时候,评价一名车手是否值得留下,是看他们曾经展现出来的上限。
    单圈能力,就是一名车手上限跟天赋的外在彰显!
    怕撞车不敢挑战极限,就开不出“神之一圈”。
    开不出“神之一圈”就无法展现出自己的上限,车队不会去长期培养平庸的车手。
    两者矛盾冲突下来,中国方程式车手职业道路,就朝着死循环的方向发展。
    奥德托靠着他在围场内几十年的丰富经验,判断出陈向北上辈子职业生涯带来的“心理障碍”,不断鼓励他要更加的激进跟冒险。
    至少在雷诺方程式这个级别,车损还能赔得起。
    到了F1围场技术已经定型,再想着去突破冒险,车损就真的有点扛不住了。
    有钱如拉提菲,有户口本如米克?舒马赫,有赞助如佩雷兹。他们在高频次的撞车事故影响下,背景再雄厚都扛不住围场跟外界舆论,最终丢掉席位没车开。
    类似情况放在中国车手身上,容忍度那就更低了。
    “撞车”要趁早,去感受失控的体验,明白自己的极限在哪里。
    还是那句老话,F1围场不需要平庸的车手,特别是随着车队资金逐渐充裕,他们宁愿抽奖新人,都不愿意启用潜力一眼望到头的旧人。
    陈向北不希望曾经的自己,亦或者现在的马青叶,把老一辈中国车手“畏惧”心理传递给下一代新人。
    这个世界的周冠羽,理应要更加强大!
    “向北,看来你确实关注过冠羽,知道他目前的开车风格。”
    “我会提醒他注意这一点。”
    马青叶点了点头回应了一句。
    陈向北目前能给出的建议也就到这里了,两人又简单交谈几句互留联系方式,然后便挥手告别。
    回到返程车上,奥德托这时候开口道:“北,我对刚才那个中国车手有印象。”
    “你见过马青叶?”
    陈向北很意外,奥德托之前身为F1车队领队,理论上马青叶这种低级别车手不入法眼。
    “嗯,我看过A1国家杯的比赛,恰好那场有马参赛。”
    “他没有开方程式赛车的天赋,这条路走不下去。”
    奥德托对马青叶不熟悉,他把话说的很直白。
    对此陈向北不置可否,马青叶距离F1车队仅有一步之遥是事实。
    可他圈速无法在F1围场立足同样是事实。
    2012年马青叶进入F1车队的最后一步,便是在这条银石赛道上面进行青年车手测试,整个过程跑满300KM便能获得超级驾照。
    同期青年车手之中,还有一个老熟人博塔斯。
    放在中国车迷眼中,可能会有种时空错乱感,原来周冠羽的老大哥博塔斯,居然跟马青叶是同年级,两人还差点一同进入F1围场。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