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0章 小老祖宗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我写字时说,‘记住就是反抗’。我愿把这一生,写进你们的记忆里。”
    太医署令抚须长叹:“老夫行医五十载,治得了病,救不了魂。今日,便让我这把老骨头,换一次人间清醒。”
    七日后,清明将至。
    阿阮率九人登临终南山巅。此处地势最高,相传为初代守钥人埋石之地。她们布下“九心连环阵”,以《拾忆图》为基,御玺镇中枢,每人手持一片忆魄哨碎片,围坐成圈。
    夜半子时,星河倾泻。
    阿阮割腕放血,淋于心钥玉简之上。玉简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光,直冲云霄。她开始吟诵《守忆通鉴》全文,其余八人紧随其后,声浪层层叠加,穿透风雨,传向四方。
    大地震动。
    千里之外,长安碑林中的群忆柱突然发光;北境废墟上的残碑浮现旧名;江南被抹去的石碑重新显字,一笔一画,如刀刻骨。
    而在万千百姓梦中,他们看见一位女子站在雨中,身后站着八个身影,手中牵着无数条看不见的丝线,连向每一户人家、每一颗心。
    一个声音响起:
    >“你们记得的,我都记得。
    >你们忘记的,我来替你们记住。
    >不是命令,不是强迫,而是邀请??
    >请你们,也记得自己是谁。”
    有人在梦中痛哭失声,想起幼时母亲哼唱的童谣;有人猛然惊醒,翻箱倒柜找出烧剩半页的族谱;边陲老兵抱着锈剑喃喃:“我想起来了……我们不是叛军,是护城卫。”
    这一夜,天下百万人同时觉醒。
    而山顶之上,阿阮的身体逐渐透明,如同当年的沈清禾。她望着掌中玉简,那上面的灰斑正被金光一点点驱散。她笑了。
    “原来这就是成为忆魄的感觉。”
    裴昭然紧紧握住她的手,却发现已抓不住实质。“别走!”他嘶吼。
    “我没走。”她轻声道,“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以后每逢雨夜,檐角哨响,那就是我在回应你们。”
    最后一缕气息散去时,玉简腾空而起,化作九道流光,分别注入九位同伴体内。她们全都睁开了眼,眼中流转着相同的金青色泽。
    第二天,人们发现终南山顶多了一块无名碑,碑前常有青玉小哨随风轻鸣。而守忆司传出新令:即日起,设立“忆灯堂”,每城每县皆置长明灯一盏,由百姓自愿供奉记忆??或一纸家书,或一枚旧物,或一句口述往事。灯不灭,则忆不亡。
    数月后,新帝亲临长安碑林,亲手点燃第一盏忆灯。
    火光映照之下,他低声问裴昭然:“阿阮真的不在了吗?”
    裴昭然望向天空,恰逢细雨初降。
    檐角哨声清越,悠悠荡荡。
    他微笑:“您听,她在。”
    雨声渐歇,裴昭然立于忆灯堂前,手中捧着一方素布包裹的旧砚。那是阿阮生前最后一日用过的文房之物,墨痕未干,仿佛她只是暂时离席。他轻轻将砚台放入灯龛之中,火光映照下,一缕淡青色光丝自砚台中缓缓升起,缠绕灯焰,久久不散。
    “她说过,文字会死,但记忆不会。”裴昭然低声呢喃,“只要还有人愿意讲,就没人真正消失。”
    此时,柳芸自外疾步而来,发梢沾雨,神色凝重。“江南三州出现‘清净疫’。”她递上一封密报,“百姓无病无痛,却一夜之间忘尽至亲姓名,连婚书契据都视如陌路。更诡异的是,他们神情安详,自称‘终于解脱’。”
    裴昭然瞳孔骤缩。“这不是遗忘……是涤忆残念在反扑。”
    他立刻召集九心传人齐聚承影殿。九盏忆灯环绕原石,金青光芒交相辉映。众人闭目感应,神识沿愿力之线追溯而去,终在梦泽深处发现异象??一片被浓雾封锁的古湖底,竟沉睡着一块比子石更为古老的黑石,表面刻满逆符,正是初代“涤忆碑”的残骸!
    “原来如此。”太医署令颤声,“当年柳元衡并未创造涤忆,而是唤醒了上古遗毒。它本是先秦时期为镇压民变所设的‘集体失忆阵’,后因失控被封印湖底。沈清禾毁去的只是分身,真正的源头一直潜伏至今。”
    柳芸怒极:“难怪百姓越是觉醒,它越要以‘安宁’之名诱惑人心!它怕的不是反抗,而是记得。”
    裴昭然沉声道:“必须彻底净化那块黑石。可若强行破阵,恐引发千里范围内的记忆崩塌??所有人将不分善恶,尽数遗忘。”
    “那就换一种方式。”一道清冷女声自殿角响起。
    众人回头,只见周氏缓步走入,手中捧着一本残破手札??《群忆录》佚篇。
    “这是我在守忆司密阁最底层找到的。”她翻开泛黄纸页,“沈清禾留下的最后推演:‘涤忆惧真忆,非因力弱,而在理亏。若万民心念归一,共诉一段真实历史,则其根基自溃。’”
    她抬眼:“我们要做的,不是摧毁它,而是让它听见自己无法抹去的声音。”
    七日后,春雷始鸣。
    全国三百六十城同时举行“共忆大典”。不限身份,不论老幼,凡有故事者皆可登台讲述。长安朱雀门、洛阳天街、扬州画舫、敦煌石窟……千万人齐声诵读家史,声音汇成洪流,直贯天地。
    有人哭诉祖父因言获罪,活埋于荒山;
    有妇人回忆丈夫战死边关,尸骨无归;
    一名盲童跪在碑前,背诵母亲口授的《女诫新解》全文,一字不差;
    黔南村寨燃起篝火,百名长者合唱一首早已失传的抗暴歌谣……
    这些声音没有经过修饰,不求工整,甚至夹杂哽咽与方言土语,却真实得令人战栗。
    而当亿万记忆如潮水般涌向梦泽湖底时,那块黑石忽然剧烈震颤。湖面翻滚如沸,浓雾裂开缝隙,隐约可见碑文浮现:
    >“从前有个错误的时代……”
    可还未写完,便被无数声音打断??
    “不对!”
    “那是我们活着的时代!”
    “我们不是乱党,是百姓!”
    “我爹没犯错,错的是你们!”
    一声声呐喊穿透时空,如同千万把利刃刺入虚妄核心。黑石表面开始龟裂,逆符逐一崩解,最终轰然炸裂,化作灰烬沉入湖底。
    千里之外,承影殿内,九盏忆灯同时爆发出璀璨光芒。原石上的裂纹竟缓缓愈合,玉简碎片自发飞回,重组为完整形态。一道虚影在光中浮现,似阿阮,又似沈清禾,微笑片刻,随即消散。
    天下大晴。
    三个月后,新制颁布:每年春分设为“真忆日”,举国停政一日,专用于讲述与倾听。各地兴建“忆音阁”,收录百姓口述史,由九心传人轮值守护。更有工匠发明“共鸣碑”??以特殊石材镌刻名字,唯有真心呼唤者方能看见文字。
    裴昭然站在终南山顶,望着新立的无名碑。碑旁多了一行小字,出自阿阮日记末页:
    >“历史从不靠刀笔书写,
    >而由千万双不肯闭上的眼睛见证。”
    风起,檐角哨响。
    他轻抚碑面,低语:“你说过,只要还有一声‘我在’,光就会回来。”
    “现在,我们都在。”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