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1章 法器紫笛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拜这等虚假太平!”
    裴昭然却抬手制止众人怒意。他静静望着那青年,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我叫周延,扬州人。”
    “周延,”裴昭然轻声道,“你可知你祖父是谁?”
    青年一怔,摇头。
    “他是扬州织造局匠首周秉文。”裴昭然从怀中取出一页残卷,“永昌五年,朝廷强征民间锦缎十万匹充作军资,你祖父带头抗命,写下《请恤民疏》。后来他被革职流放,死在路上。但他留下的图样,至今仍在江南流传??叫做‘不屈纹’。”
    他将残卷递给周延:“你身上这件衣裳,袖口就有这个花纹。”
    青年低头看去,果然见细微经纬间藏着一组曲折线条,形如荆棘缠绕利剑。他手指轻抚,忽然浑身剧震,眼中泛起水光:“我……我小时候,祖母常摸着这纹样说……‘咱们家的人,宁折不弯’……”
    他双膝跪地,痛哭失声:“我怎么会忘了?我怎么能忘了?!”
    就在此时,共鸣碑猛然震动,金青光芒冲天而起,与九盏忆灯遥相呼应。那股自梦泽袭来的黑气如遇烈阳,发出尖啸,瞬间溃散。乌云裂开一线,阳光倾泻而下,照在碑面之上,所有名字熠熠生辉,仿佛获得了真正的生命。
    裴昭然闭目感应,神识顺着愿力之线延伸千里,竟在扬州忆音阁废墟中捕捉到一丝微弱回响??一本被烧焦大半的口述录残页,正静静躺在瓦砾之间,上面依稀可见几个字:“吾儿若见此书,勿忘父志。”
    他睁开眼,低声道:“记忆不怕火,怕的是无人再去寻找。只要还有人愿意翻动灰烬,光就不会熄。”
    当日午时,全国共忆之声达到巅峰。据统计,共有八百二十三万人参与讲述,收录口述史料逾十万条。更令人震撼的是,各地忆灯焰色发生异变??原本柔和的金青之火,竟泛起淡淡血光,象征着记忆不再只是追思,而是觉醒后的控诉与承继。
    夜幕降临,终南山恢复宁静。
    裴昭然独坐碑旁,手中摩挲着那方旧砚。月光洒落,砚池中残留的墨迹竟微微流动,映出一行模糊小字,似有人以指代笔悄然书写:
    >“你在替我说话,所以我还在。”
    他心头一颤,抬头望向檐角。青玉小哨在晚风中轻轻摆动,发出一声极轻的呜咽,像叹息,又像回应。
    “阿阮。”他轻唤,“你知道吗?今天有个孩子问我:‘如果所有人都忘记了,一个人记得还有意义吗?’”
    他停顿片刻,声音温柔而坚定:
    “我说,有意义。因为那个记得的人,可以把记忆种进别人心里。就像你当年种在我心里那样。”
    风忽然止息。
    片刻后,整座山林的忆灯同时亮起,无需点燃,自发燃烧。光芒连成一片,如同星河坠地。九心传人纷纷睁眼,震惊四顾。
    “这不是愿力……”柳芸喃喃,“这是……集体共鸣。”
    太医署令仰望苍穹,老泪纵横:“七代守钥人,数十万无名者,无数默默记住亲人的普通人……他们的记忆,终于连成了网。”
    裴昭然站起身,面向北方。
    那里是皇城所在,也是当初涤忆碑最初立起之地。如今宫殿依旧,但宫墙之内,已换了天地。新帝推行新政,废除禁语令,开放史馆查阅权限,甚至亲自编纂《悔政录》,公开三代帝王错政。他曾对裴昭然说:“朕不怕被骂,只怕后人不知为何而警醒。”
    “阿阮,”裴昭然再次开口,“你看,雨停了,哨还在响。痛还在,可人们选择不逃了。”
    忽而,一阵稚嫩童音自山下传来。一个约莫六岁的女童蹦跳着跑上山来,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纸。她穿着粗布衣裳,脸蛋红扑扑的,眼睛亮得惊人。
    “叔叔!”她扬起手中的纸,“这是我奶奶教我写的!她说一定要送到这儿来!”
    裴昭然接过一看,纸上歪歪扭扭写着几行字:
    >我叫李招娣。
    >我奶奶说,她本来叫李昭华,是我爷爷取的。
    >爷爷打仗死了,没人给她改回来。
    >奶奶说,现在可以了。
    >请把她的名字,刻在碑上好吗?
    他蹲下身,认真地看着小女孩:“你奶奶还说了什么?”
    “她说,”女童一字一句地复述,“‘我不是招弟,我是我自己。记住这个名字,就是记住我活过。’”
    裴昭然喉头一紧。他转头看向共鸣碑,伸手抚过冰冷石面,低喝一声:“柳芸!备刻刀!”
    一刻钟后,新名镌成。
    “李昭华,生于永昌元年,卒于景和七年。一生务农,育子女五人。临终嘱咐:请还我本名。”
    当晚,全国各地陆续传来消息:有家族主动重修族谱,恢复被强改的女性名字;有老兵联合会要求为阵亡同袍补立墓碑;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