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7章 等她入梦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至今未建,因工匠测算需三个月备料,且地形险恶,已有三人失足落崖。民间传言此地风水有怨,亡魂不愿新桥建成。
    可现在,一个五岁孩童说,有人托梦让他修桥。
    她伸手探向男孩手腕,触到一丝微弱脉动??那不是寻常孩子的体温,而是带着某种韵律,仿佛心跳与某种古老节拍同步。
    “你梦里的歌……能不能唱给我听?”她问。
    男孩点点头,张口哼起一段调子。不成旋律,却莫名熟悉。小芸起初不解,直到第三遍,她才猛然惊觉??这是《长河谣》的变调!比现存版本多出四句,竟是失传已久的“初版”。
    她的手抖了起来。
    裴云辞曾在笔记中提过,《长河谣》原为九段,后因战乱遗失两段,仅余七段流传于世。他曾发誓若有人能完整奏出全曲,便是“共忆之道”的真正继承者。
    而此刻,一个从未学过乐理的孩子,随口哼出了第八段。
    小芸强压震惊,柔声又问:“你还记得别的吗?比如……那个唱歌的人长什么样?”
    男孩认真地说:“他穿着黑衣服,但头发是白的。他站在桥中间,脚下有水,可水是往上流的。他说,‘桥断了,名字就丢了’。”
    小芸浑身发冷。
    这描述,分明是“忘川之隙”的景象!
    她匆匆返回祠堂,命人取来照忆鉴。当镜子置于日光之下,奇异的一幕发生了:镜面裂痕中缓缓渗出银丝般的光线,交织成图??赫然是那座被毁的石桥,桥墩深处埋着一块刻字石碑,上面写着四个大字:
    >**“名不可弃”**
    与此同时,远在京畿,谢无咎正伏案批阅星象奏报。近月来,北斗七星频频闪烁,尤以第七星“瑶光”最为异常,竟在午夜独自划过天际,留下一道赤色尾迹。钦天监众官惶恐,以为国运将倾。
    唯有谢无咎神色平静。他取出珍藏多年的玉笛残片,置于案上,低声呢喃:“表姐,你在等什么?”
    话音刚落,窗外忽起狂风,卷开窗棂,直扑书案。玉笛残片竟微微震动,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嗡鸣。
    他霍然起身,望向北方。
    同一时刻,姑苏桥畔,那位曾因笛声觉醒记忆的女子再度伫立岸边。十年过去,她已成为江南最有名的忆坊画师,专绘“未见之人”。她的画从不出售,只赠予那些痛失至亲却无人理解其哀伤的灵魂。
    今晨,她提笔欲画,却发现颜料莫名化开,墨迹自行聚拢成字:
    >“去找他。”
    >“他在桥上等你。”
    >“他是新的守碑人。”
    她怔住。
    手中的笔掉落,溅起一朵墨花,形状宛如一只展翅蝴蝶。
    三日后,云辞园迎来三位访客。
    第一位是来自西北的考古学家,带来沙漠遗迹的照片与拓文;第二位是南方小镇忆坊的少女画师,手中捧着一幅未完成的壁画草图,描绘的正是“忘川之隙”中的河流与孤桥;第三位,则是那位江南画师,风尘仆仆,眼中却燃着火焰。
    她们齐聚照忆鉴前,依次伸手触镜。
    刹那间,镜面爆发出刺目光芒,七道影子从中走出??分别是裴云辞、沈知微、闻心先生、陈伯、老槐树下的放糖孩童(如今已逝)、共忆司首任总执,以及最后一个身影,模糊不清,似由万千面孔融合而成。
    空中响起低语:
    >“长河将断,碑将倾。唯有八音合鸣,方可重筑通途。”
    >“八音者,非丝竹管弦,乃八心共鸣:忆、悔、愿、痛、爱、惧、怒、恕。”
    >“集此八心者,方能开启忘川之隙,找回失落的第九段《长河谣》,重建记忆之桥。”
    声音消散后,照忆鉴彻底碎裂,化作粉末,随风而去。
    小芸跪倒在地,泪水滑落。
    她终于明白??这不是终结,而是新一轮共忆的开始。裴云辞留下的并非答案,而是使命的传递。
    当晚,她召集所有忆师,宣布启动“寻音计划”:派出七支队伍,奔赴天下各地,寻找具备八种情感印记的“心音者”。而念安,则被正式定为“守碑人候选”,由她亲自教导。
    然而,就在仪式进行到一半时,天空骤变。
    乌云翻滚,雷声滚滚,却不降雨水,反而落下一片片灰烬般的纸屑。人们拾起一看,竟是撕碎的族谱、烧焦的家书、残破的日记页……每一页上都写着被抹去的名字。
    小芸仰头望着这场“文字之雨”,忽然明白了什么。
    她转身奔向碑林,在林婉儿的石碑前停下。只见碑面湿润,仿佛刚刚被人抚摸过。而那只曾落在小女孩发梢的白蝶,此刻正停在碑顶,翅膀微微颤动。
    她轻声问:“是你吗?阿阮?”
    蝴蝶飞起,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指向北方。
    紧接着,远方传来一阵笛声。
    不是幻觉,不是回响,而是实实在在的吹奏。苍凉、悠远,带着穿越千年的重量,一字一句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上。
    那是完整的《长河谣》第九段。
    小芸泪流满面。
    她知道,沈知微没有走。她一直在等这一天??等有人真正敢于记住,哪怕代价是撕开旧伤、直面恐惧、背负骂名。
    她转身高声下令:“点燃灯笼!传讯四方!告诉所有人??桥要修了,名字要回来了!”
    孩子们奔跑起来,一盏盏素纸灯笼接连亮起。火光映红了夜空,也照亮了通往山外的泥泞小路。
    而在那条路上,一个身穿粗布衣的盲眼少年正拄着竹杖缓缓前行。他虽看不见,却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腰间挂着一枚旧琴,琴身刻着两个字:
    >**闻心**
    风掠过山岗,带着笛声、铃声、哭声、笑声,还有千万人低语的“我记得”。
    春天还在。
    记忆不死。
    碑未倾,河未断。
    有人仍在呼唤你的名字。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