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糖坊各个作坊的内部不能带他们详细参观,碧云和陶九接上头,“云哥儿,这是来扬州和建平府来的商户,孟夫郎吩咐你带他们看看糖。”
碧云抚了抚胸口,他内心颇为紧张,但也知道不能在外人面前露了怯,温婉的对陶九笑笑,“那你回去办差吧,我带三位掌柜去库房。”
陶九目光停顿在自己夫郎身上,只觉得他和在家里的样子不同,没忍住多看了一会儿才说道:“大人给了我半天假,我就在一旁守着,你不必管我。”
他这么说碧云便真的不管了,挺直腰背,带领他们去库房看制成的成品糖的途中,对来参观的商户们说话井然有序,不卑不亢。
仓库剩下的一小批糖是孟晚特意存留,就是为了给来赫山的商户观看的。
哪怕是仍旧对糖坊的来历存疑,王赵两人也已经收起内心的轻视,开始严肃正经起来,哪怕被派个小哥儿管事接待,俩人被孟晚和糖坊免疫后,除了刚开始轻微不适,倒也没有太过诧异。
看糖的时候王粮商就不吭声了,赵糖商才是这方面的行家,只见对方面上不露声色,或是问一问去年的甘蔗产量,今年糖坊预计能产出多少糖来,或是尝尝糖的甜度。
王粮商见他胸有成竹的样子眉头暗皱,生怕被他或者祝三爷联手坑了。
不过两人心中的想法还都算一致,谈价格还是要回去找孟夫郎谈。碧云可能也看出了两人心中想法,便闭口不谈糖坊的进价。祝三爷走的是友情价,就更不会主动提及了。
王赵两人想的好,可再见孟夫郎可就不容易了,对方又跟着宋亭舟去了乡下。
祝三爷是不急的,他需要在赫山县等到十一月份,反正去年他挣了钱打开了销路,只要孟晚还按照去年的价格让他拿货,他是要在多进一批走的。
这段日子他也不准备闲着,在县城置办了两个铺面,一家粮店是孟晚建议的,叫他带上收来的米面过来售卖。
赫山县山地多,且粮产不丰,粮店多是在西梧府或者其他府城的乡下收粮,拉回赫山卖的也比旁处贵。
祝三爷在途中买粮运来,算是去年的陈粮,因此价格稍微便宜了些,就是加路上的损耗,价格也比本地卖的便宜,因此开店后生意倒还不错。
他悠哉悠哉的做起生意,眼瞧着赫山糖坊像是不差他们这份买卖的样子,王赵二人也急了。他们千里迢迢的来可不是为了空手而归,见不到孟晚便只能再次找上碧云,开诚布公的问起了价格。
“普通红糖四十文,高纯红糖七十文?”赵糖商心里思量着,普通红糖倒是只比从扬州收货便宜三文,但高纯糖却比扬州糖坊整整便宜七文。
赫山虽然路途遥远,可算上一路车马劳损也是赚的,而且是多收多赚。
赵糖商心中已是意动,不过生意就是要谈的,哪怕压下去一文也是多赚的,谁会嫌弃钱少呢?
见他与碧云绕价,王粮商懂了,他对糖的进价也稍微了解,只是扬州的大糖坊都早已被人垄断,小糖坊的那点糖量赚着还没他的粮多,他这样在扬州半上不上的商贾也看不上。
赵糖商常年收糖,他既然不惧路途如此心动,多半是有利可图,这买卖可行!
碧云做买卖时间还不长,而且还没有亲自和大商贩攀谈过。这回孟晚将事情交给他办,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但他好歹也随着孟晚见过世面,对方又将底价告知,因此咬死了最低普通糖三十八文,高纯糖六十八文不松口。
若是寻常的男子行商,王赵两人还可以将人请到酒桌上继续谈,大家饮上两杯气氛到了,没准还能压一压价格。可碧云一介小哥儿,口风又紧,反而难办。
最后两人也没能再谈下去一文,就以普通糖三十八文,高纯糖六十八文收。
价格虽然谈妥了,可不见到糖坊开工,谁也不敢签订文书交下定钱,因此他们二人便如同祝三爷一般在县城等着。
两人手里都不差钱,各自在祝三爷附近买了间小院挨着住,王粮商见祝三爷的粮食铺子生意红火,觉得大有可为,心思一动想等甘蔗的事确定下来,也买上一间铺面开家粮店。
商人趋利,来往一趟路远,若是从北方带来什么东西进行买卖,就是将路费赚出来也是好的。
——
孟晚最近确实有时不在家,但也没有特别的忙。主要还是为了躲开那两个商人,再加上锻炼锻炼碧云的能力。
“李哥,你烧的灰单独抹在地上确实还算坚硬,但掺了沙子后凝固的不太好,有些散碎,别说是修路用了,估计木轮车一压就毁。”孟晚看着地上似模似样的水泥有些发愁,这东西果然很难,怕是不能成功了。
烧瓦的老李和烧陶的老孙被一起叫到城外烧窑几个月了,烧了一辈子瓦片的老李也很郁闷,要不是知县大人每日按时给钱雇他研究石灰石,他早就想撂挑子不干了。
比起偶尔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