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40章跨时代的产物(5k)
此时的华国,在压力面前,已经在全面拥抱西方的学术期刊丶学术相关杂志,而且重点放在半导体领域。
不看不知道。
一看吓一跳。
过去大家是一个断开连接的状态,华国半导体领域的专家们大部分在55年及以前回国,对于55年之后的进展其实是不太了解的。
来自西方的期刊杂志帮他们补足了这方面的课。
屈润普挑的期刊又非常有代表性。
《应用物理学快报》丶《物理评论》丶《IEEE电子器件交易》丶《电子工程时报》等。
在当下整个阿美莉卡的半导体产业都处于一个技术突破和市场扩展的关键节点。
前脚华国的科学家们才确定了树莓派是矽基电晶体,后脚就在阿美莉卡的业界杂志上看到,矽谷的半导体行业已经在用矽基电晶体大规模取代锗基电晶体了。
这种感觉就好像,你才找到方向,后脚就发现对方已经领先你老大一截了。
1958年和1959年德州仪器和仙童携手发明了集成电路,仙童推出了基于平面工艺的矽台面电晶体,并将其集成到早期IC中。德州仪器则开发了包含多个矽电晶体的简单逻辑电路。
光是结合这两个新闻,华国的科学家就能确定树莓派就是矽基电晶体的集成电路,不过是已经实现了超级小型化的电晶体,小到纳米甚至更小的体积。
另外有一点就是,实际上矽谷的半导体技术是爷爷,树莓派是孙子,是矽谷半导体技术发展数十年后现代科技的产物。
但在华国视角里,树莓派是爷爷,阿美莉卡的半导体产业是孙子。
也正是因为矽谷半导体产业如火如荼的发展,让华国下意识觉得阿美莉卡获得的树莓派是一批货,类似一整个飞船上面装了满满一箱。
然后林燃凭藉着自己的身份地位人不知鬼不觉地弄了一台。
而阿美莉卡拿到如此多树莓派之后,分发给了矽谷的各个企业,这才有了当下阿美莉卡半导体产业的蓬勃发展。
1962年,阿美莉卡的国防部和NASA采购了几乎全部的集成电路产量,则为华国提供了侧面佐证,这是阿美莉卡政府和产业界的配合行为。
你有无数台,想怎麽拆开来进行破解就进行破解,我手上就一台,还要为我提供算力,我根本不敢动,一动复原不了怎麽办?
既然我不敢动,那我就只能依赖你研究外溢成果了。
这也是华国加大从西方引进学术期刊,甚至是电子相关专业杂志的根本逻辑所在。
这些杂志有通过约翰·屈润普的渠道提供给黄运基的,也有其他像龙思凡这样的同志采购的。
最后通过香江海运条线运回华国。
时效性再差,也是华国从成立后最同步的一次了。
阿美莉卡产业的相关报导最迟三个月就会出现在51区。
包括整个51区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保护,用与世隔绝来形容不为过。
在历史的机缘巧合下,这个时空的华国在半导体领域直接就开始走IDM模式,甚至比IDM还更夸张,是未来华为的模式。
这里解释一下,半导体加工有很多种模式,像英特尔就属于IDM模式,从设计到制造到封装和测试全部自己负责。
像英伟达丶AMD丶高通属于Fabless模式,他们只设计晶片,晶片制造外包给代工厂。
最后就是Foundry模式,也就是台积电这种代工厂模式。
不止这些模式,还有别的模式。
但其中最特殊的一定是华为这种,能自己干几乎全部都自己干。
当下的华国就是这种模式。
举国之力在发展51区。
更有趣点在于,华国已经找到了合适的半导体制成品-熊猫牌电晶体收音机,已经尝到了些许这个模式的甜头。
对华国而言,这样的正循环一旦构建完成,就是无法阻挡的大势。
而现在的华国,已经要从LED二极体发光装置上找到那个撬动雪球的点了。
只是此时51区的人们还没人意识到这点。
他们内心只有一种紧迫感,不能比阿美莉卡慢太多。
蜀都,国营132厂。
苏俄在53年的时候将制造喷气式飞机米格15和教练机雅克-18的制造权转让给华国,并提供成套技术资料和样机。
这两架飞机都包含了发动机技术。
至此华国开始在此基础上研发五六式歼击机。
而成立于1958年的国营132厂在飞机研发上显然要远远落后于沈飞。
但华国把重要的全天候歼击机歼-5甲和曙光-1高空侦察机的任务全部都交给了132厂。
这既让他们倍感振奋,又让他们感觉到压力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