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74章最误打误撞的一集
「我们的实验室产能已经能够做到6N了,如果我们能够达成合作,我们有把握在一年以内把量产的产能做到7N。」
量产7N什麽概念。
苏俄也没这技术。
东德现在还在4N朝着5N爬行呢。
华国方面不太清楚,但东德他们有所了解。
德州仪器首批商用逻辑晶片,用的也就是6N到7N之间。
房间里口水吞咽的声音显得格外清晰。
相当于直接就赶超了矽谷当前最新水平。
「黄博士,您说的是真的吗?」魏斯的声音有些乾涩。
穆勒放在桌下的手都已经捏紧了。
黄昆这时候显示出了强大的自信:「当然。
你们应该很清楚华国在工业基础上的薄弱,和东德之间的差距吧。
我们只能用简易的CZ法去拉单晶矽都能做到5N,这可是建立在取法高精度的坩埚材料和提纯设备基础上。
东德的工业基础比我们要好得多,也只能做到4N。
我们目前围绕7N的技术路线已经非常清晰,只是受限于材料和设备的短缺,导致我们无法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魏斯看了眼穆勒,穆勒知道这时候该自己发言了:「黄博士,能详细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的技术路线吗?」
黄昆起身站到早就准备好的黑板前:
「不知道你们听过离子注入技术吗?」
穆勒和魏斯回答道:「知道。」
黄昆接着说:「那就好,这一技术是半导体制造中用于在纯矽晶圆上引入掺杂剂的关键工艺,主要用于改变矽的电学性能。
也是矽谷那边提出来的概念技术。
我们已经完成了离子注入所有涉及到的植入分布的数据预测,包括了离子与晶格的碰撞丶核阻止和电子阻止带来的能量损失丶缺陷形成和扩散等。」
「不可能!」魏斯忍不住了。
也就是因为黄昆确实是晶格动力学领域的奠基人之一,不然他得说你在骗我们了。
正是因为他们都是熟知半导体工艺的科学家加工程师,所以他们才知道这难度有多大。
一般半导体的制造流程,都是边生产边调试。
现在华国人和你说,我们在数学层面已经完成模拟了,甚至还模拟出来了不错的结果。
这有点超出他们认知了。
「黄博士,我不是质疑你的能力,而是这听上去有些太过于不可思议了。
这就好比我们都在探索一片森林,你们明明没有出发,却告诉我们,我们已经看到了整个森林的全貌一样,只需要我们借给你一些道具,你们就能够成功探索完整个森林。
博士,你懂我的意思吗,这太不可思议了。
离子注入我有了解,我们也有做一些理论上的研究,它涉及到如此复杂的物理过程,很难想像,它能够靠计算把它给算出来。」
黄昆心想,是啊,如果没有树莓派我也不敢相信我们做到了,「不管你信不信,事实就是如此。
不然我们也不敢说一年时间能够突破到7N。」
黄昆没敢说,我们能够看到森林全貌是因为我们有卫星,卫星已经把森林扫了一遍。
黄昆接着说道:「我后续可以给你一部分的数据和数学模型,你们可以回去验证,看我说的是不是对的。
好了接着说,因为离子注入对矽的纯度有要求,现在5N的矽肯定无法满足离子注入的要求。
我们至少要把矽的纯度再提高一个量级。
这不仅仅是收音机这一个产品,功率器件和低噪声电晶体用高纯度矽能有更好的表现,也是我们在做其他半导体元器件的时候,基于离子注入的高纯度矽能有好得多的表现。
所以在矽提纯方面,我们需要在提纯设备和检测手段上进行合作。
同样的,在晶体生长精度上我们能够给东德提供帮助。」
这里的晶体生长控制,依赖的是温度梯度控制和掺杂剂添加,为的是确保晶圆的均匀和稳定,华国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而一旦能够造出高纯度的矽,我们就能进行下一步的离子注入。
在离子注入上,我们缺乏离子植入机丶高精度加速器丶稳定离子源丶高真空系统和质量分析器,缺乏高温退火设备和电学测试能力缺失。
而我们的优势是元器件设计丶计算模拟和物理模型的构建。
我们和有着天然合作的基础。」
黄昆说完后,魏斯想了想:「黄博士,你说的那些是虚的,我们要提供的是实际的设备。
而且你刚才所说的那些设备里,很多我们也没有。」
黄昆说:「我知道,但以东德的工业基础,这些东西我们负责设计,你们负责生产,我们是能造出来投入使用的。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