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他们内心有点安慰。
消失的数学家们确实都出现在了51区。
不过他们都神情疲惫,步履匆匆,一副看上去就忙的爆炸的样子。
结合华国科学院才搞的计算中心,他们以为华罗庚和苏步青负责的是计算中心的工作。
数学家变计算器了,这工作量大完全能理解。
「好了,因为大家都是成年人,所以我们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自学为主。
每天白天是自学,晚上是提问加讨论,各位的问题可以畅所欲言,我知道的我来解答,我不知道的,基地里有无数专家可以为你们解答。
我们全靠自学,每个月进行一轮考试。」
两周一卷内容,也就是说学完这些内容大致需要一年多一点的时间。
束星北同样要重新学这套华国版《MIT辐射实验室系列》。
只是他有基础在,进度比学生们要快的多。
一个月后的51区联合培养教室。
一般晚上的讨论环节,都由束星北先发起,他翻开书页,清了清嗓子,问道:「波导在微波传输中的作用是什麽?谁能回答?」
教室里安静了一瞬,陆启铿率先举手,语气自信:「波导能引导电磁波,减少高频传输中的能量损失,比传统导线更高效。」
束星北微微点头,面无表情地说:「说得对,但不够全面。有没有人想要补充一下。」
姜伯驹推了推眼镜,略显紧张地回答:「波导通过金属结构约束电磁波,支持特定模式的传播。这对雷达系统至关重要,因为它确保了信号的精确性。」
束星北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不错。现在,我们来看看背后的数学原理。」
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公式。
学生们立刻低头记录了起来。
51区是一个很乏味的地方,除了学习也没别的事可干。
能来这的,在理科都有着天赋,有天赋进入状态就更快,加上束星北的引导,整个培养班的氛围很好。
随着课程深入,教室内的气氛愈发紧张而热烈。束星北讲解时,眼神不时扫过每一位学生,像是在评估他们的理解力。
一位学生插话提问:「老师,如果波导的尺寸改变,会不会影响模式的稳定性?」
束星北停下笔,目光锁定他,沉声道:「好问题。尺寸变化会直接影响截止频率,你回去推导一下公式,明天给我答案。」
台下一片寂静,没有人觉得这是坏事。
这可和后世的大学教室不一样。
姜伯驹则更沉默,他的眉头紧锁,手中的笔一刻不停,似乎在与复杂的概念较劲。
束星北注意到他的专注,走过去问:「有什麽不明白的地方吗?」
姜伯驹抬头:「我在想边界条件的解法,是不是可以用分离变量法?」
束星北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柔和下来:「我觉得你的思路是对的,你可以试试看。」
讨论声谈不上热烈,但每一位回答的同学都言之有物。
难得的休息日,毕德显来束星北宿舍找他闲聊:
「天狼,感觉如何?」
束星北苦笑道:「除了这个名字有点不适应之外,其他都适应的很快。
你们编的这套书了不起啊,我还是第一次见这麽完整的应用物理教材。
比我当年在英格兰接触到的教材要优秀得多。
完全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虽说难度大了点,但学生们可以咬咬牙克服嘛。」
束星北之前在浙大教书,现在教的更是优中选优的学生,下意识觉得这套书只是小难。
「我提议过,不过上面的意思是还不急。」毕德显说,「我看你很适应教学生的日子。」
「当然,这些可都是一等一的好苗子。
我要是不好好教,我对不起国家!」束星北笑道,来了这之后,他感觉整个人都重新精神抖擞了起来。
尽管身体没有年轻,但心态年轻了不少。
「天狼,你可别忘了,教书这工作你早晚得交出去。
我这边可是缺人的很。
你需要尽快进入到雷达研发工作中来。」毕德显提醒道。
「那是自然,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