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察觉到不对劲,惊出一身冷汗。
姜立夫接着问:「你没问他们去哪了吗?」
姜伯驹说:「问了,但是他们也不知道。」
姜立夫问:「那数学研究所还有什麽异常的地方?」
姜伯驹思索片刻后说道:「他们那现在最热闹的地方是计算中心。
说是算遍天下无敌手。
我去的时候那里排了很长的队。
我听那的工作人员说,每天都这样,很多人来排队希望计算中心帮他们把他们要算的东西给算出来,想插队的有,来拿结果的也有。」
在羊城信息传递的就是要更慢。
像这些消息,如果不是姜伯驹告诉他,姜立夫压根就不知道还有计算中心这玩意。
这更让他感受到了事情正在发生变化。
「计算中心?」
「没错,就是帮忙解方程的地方,据说算的又快又好,精度比他们自己算要高得多。
不知道他们是怎麽做到的。
听他们猜测是用到了从苏俄那边进口来的最先进的计算机。」姜伯驹解释道。
姜立夫没有再纠结这个问题,而是接着说:「华罗庚和苏步青尚且无法确保自己一直在华国科学院工作,你凭什麽觉得你一直能呆在燕京大学?
当自己能够主动选择的时候,自己主动选择要比等被动安排更好。
你可以好好想想,周围围绕着数学家发生了这麽多变化。
与其等待着变化降临在你头上,不如自己去把握能够寻找的机会。」
姜立夫苦口婆心。
姜伯驹听完陷入沉思,因为还真是这个道理没错。
事物变化才是常态。
考试分两场,由华国科学院统一出试卷,初试由各个省的省会城市举办。
报名后到所在省的省会参加考试。
这个就是纯自费。
自己得出来回路费。
最后还有一轮终试需要去燕京。
这一轮就包来回路费了,给你寄的信除了终试的准考证外还包括了一张火车票。
只是去程。
因为你要是考上了,后续的人生全部由国家给你承包了。
考试内容很难,明显难于高考。
姜伯驹走出考场的时候,看见很多穿着朴素的年轻人都已经眼含泪水了。
站在他的角度,这些复杂微积分要在短短两个小时内完成计算,计算量都称得上庞大。
一些设计巧妙的试题,对于他这样听过很多次华罗庚讲课的人来说,能明显感受到来自华罗庚教授的风格。
不仅仅是华罗庚,对方是做数论的,还有苏步青的风格。
总之从这份试题,他就能嗅到不简单的味道。
「爹,你说的没错,估计考试过了就能见到华罗庚和苏步青了。
里面的数列题,条件特别复杂,很难找到规律,我最后解出来之后,这就是华罗庚所长在一次讲座上讲过的习题的变种。
另外还有一道微分几何题,要求证明一个我从没想过的结论,步骤多得让人头晕。
我记得苏步青教授曾经讲过这个结论,不过当时只是作为一个引理,结果这次让我们证明这个引理。」
姜立夫听完后:「虽然我和华罗庚有嫌隙,但毫无疑问他是数学大师,苏步青也是。
你能跟着他们学习,我相信要比你在燕大更有前景。
另外数学研究所肯定能接触到比在燕大更多的西方学术期刊。」
说完后,姜立夫脸上浮现出神秘的笑容:「说起这个,给你一个好东西,算是提前祝贺你考试通过的礼物。」
姜立夫的话让姜伯驹一下好奇心上来:「什麽?熊猫牌收音机?你买到了?
我在燕京都没抢到。」
姜立夫摇头:「不是,是《数学新展望》的创刊号,还有林燃教授的亲笔签名。」
这对姜伯驹来说确实是前所未有的惊喜。
作为当下华人数学界大师级人物,数学界最耀眼的明星,林燃无疑是无数华国数学家心目中的偶像。
其中自然也包括姜伯驹。
姜伯驹听说后整个人就差跳起来了,雀跃表情溢于言表:「爹,快给我看看!」
从姜立夫手中接过杂志,翻开扉页,姜伯驹就看到了一段话:
「给伯驹:
祝你为数学做出自己的贡献,在数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伦道夫·林」
是用英文签的,因此留的名字也是林燃的英文名。
用后世的话来说,这是To签了。
姜伯驹摩挲了一下,然后翻了下内容,确实是创刊号,因为里面就是林燃关于费马猜想的证明,他在燕京大学图书馆也看到过这本期刊。
「爹,你从哪弄来的?还是专门签给我的!」姜伯驹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
不过他也没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