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西洋,发现新大陆,归究于他们都有一样的冒险和开拓精神。二十一世纪是什么,就是告别过去,迎接未来。未来又是什么,就是一切都有可能。所以我们作为新世纪的航海家,也决定从2000年1月1日驾驶着志远号从深圳起航。”
许志飞这一通的深情表述,点燃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内心。望着眼前触手可及的“世界”,每一个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赶早去走向“世界”。
从世界之窗回来的路上,许志飞一人离开了大部队,驻足停留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门前的铜牛雕塑前。一场“世界梦”的大讨论,点燃了每个人内心的同是,又未尝不引起像许志飞这样敢闯敢拼的一代人做场世纪之梦。许志飞想象着自己敲钟时的欢呼场面,想象着志远股票一路看涨的狂欢场面,那时虽然他还不清楚资本的巨大力量,但是他明白一点,上市的都是好的企业,能进入大楼里面敲钟的都是成功的企业家。许志飞自己回答着自己:今天他们是自己的榜样,明天自己就是今天的他们。
此时,深交所门口的深南大道车水马龙,滚滚车流穿梭的声音如时代潮音一般,向着新世纪的曙光前行。
许志飞想着志远这个大家的事,也开始打理着自己小家的千禧年计划。年初老家的电话已经装上,如今和家里联系可以随时拿起电话机拨了过去,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等在单位的电话机旁,或者等着公用电话的主人来叫喊。和白艳梅的书信最后也变成了一种情感交流,把不方便在电话里说的话,想的事变成文字,装满思念寄向山海。
妻子说父母在看的那个电视机有点不好,许志飞给他们换了一个大一点进口品牌,功能比之前先进了不少,还有那个画中画功能。
妻子说学英语听音乐,想买个随声听,许志飞来到了华强北,给好挑了最好的品牌,最贵的系列。许志飞带上耳机一听,音色饱满,高音穿透,低声雄厚。
许志飞想让许可欣早点开始学电脑,要跟上“电脑要从娃娃抓起”的脚步,他来到商店给女儿买了台学习机。这个如同电脑键盘一般的东西,当年很多人可都是通过它学会了打字,圆了“电脑梦”。
深圳东门一向都是购物的首选之处,这些年也新开了一些商场,售卖着最新流行款式的各式时装。许志飞给妻子和双方父母都选了几件,出来的时候已是两手满满。
许志飞现在职务上也已经是副总经理,在志远进出口来说,除了韦晓丽,他就是一号。所以这新公司也要有派场,不能让这个会挣钱的公司不懂花钱包装,所以韦晓丽以公司名义给许志飞配了一辆车。
“志飞,快过年了,送你一个大惊喜?”
“大惊喜?不会给我包了一个大红包,加码年终奖啊!”
韦晓丽摇摇头说道:“比这个大。”
“比这个还大?那是......”
许志飞想过很多,但所有的答案里面没有车。一是因为自己拿到驾照才几个月,实际这车摸的不多。二是这车也太贵,他也压根不敢往那去想。直到韦晓丽拿着车钥匙在他眼前晃,他仍觉得这仿佛是一场梦。
“哎、哎,醒醒吧,大白天的做什么梦。这是车钥匙,真的,车就停在楼下呢?”
许志飞直到把钥匙拿在手中,跟着韦晓丽下了楼,用钥匙开了门,上了车才觉得这是真的,不是梦。
“这就是我送你的大惊喜!”
“韦董,你送我一辆车?这么大的惊喜,你可怕我吓坏了。”
许志飞忐忑之中感觉受之有愧,新公司还没有第一个订单,仅仅用过去的成绩来奖励自己,韦晓丽是鞭策,他自己却感觉烫手。必竟大家都说要更上一层楼,这现在是楼有了,但台阶都还没上过。于是这车钥匙就在许志飞和韦晓丽的左手右手中相互传递着。
韦晓丽见许志飞还是不肯收,面子上有点下不来,换个角度对他说道:“你也不要有太大的压力,这车行驶证上还是公司的名字,所以本质上来说,这是一辆公车,不算你个人的私有物品。你就当替公司先保管着吧,使用上优先权给你,这样总可以了吧。”
面对这个理由,许志飞勉强答应了下来。韦晓丽给许志飞找了一个司机,带她俩去试一下车。
“小王,带我们去街上转一下吧?”
“好的,韦董。”
平稳地起步、柔顺地换档、舒适地驾乘,精致地做工,坐在车上的韦晓丽一直夸着车辆的种种好。许志飞虽说对车辆不是很感冒,但体验感还是挺准的,口上虽比不上韦晓丽会夸,但乘坐地舒不舒服还是立马就感受到了。
“志飞,你看这皇冠车就是好,香港现在街头的出租车也用这个牌子。你赶快把驾驶技术搞上去,就可以自己去体验他的操控了。”
随着一路上看着风景,听着音乐,体验着车内的种种新功能,许志飞开始慢慢喜欢上这个车了。
好久不见的刘玉良也听说许志飞有车了,也乘着许志飞的这个热乎劲来凑个热闹,顺便和他计划计划过年回家的事。
“志飞,皇冠车开的怎样,最近有开出去兜风过了吗?”
“老刘,别提了,车技还不过关呢,你看停在车位都上灰了。”
“那要不让我体验吧。顺便给你这宝贝去去灰?”
“好啊,好啊。”
手痒的刘玉良早就盯上了这车,开久了德系车的他早就想尝鲜下日本车的性能。“志飞,这车挺好,商务也不差,声音轻也省油。”
刘玉良加速、换档、过弯、超车,把这个车的驾控玩转得淋漓尽致,刘玉良开着兴奋,许志飞坐着倒还是有点心慌。当然一番操控完了以后,刘玉良也没忘了正事。
“志飞,今年过年你怎么打算?”
“回山海过。”
“想女儿了吧。”
“是啊,好久不见了,都不知道长怎样了。老刘,你呢?”
“我也想回去,今年不接他们来深圳了,回山海。”
“那我们一起回吧。”
1999年-2000年之间,一张回家的火车票不仅寄托了在外打拼游子的回家心切,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胜利,必经僧多粥少,彻夜排队也未必可以换来心仪的回家归途。而有一辆自己的车对很多人来说,更是奢望,许志飞想着把这种奢望变成快点见到家人的盼望,于是提议把车开回山海去。
“老刘,今年过年要不开车回去吧。”
“好啊,看哪辆?”
老刘边说边寻思着最好开这辆皇冠走,没想到许志飞也是这样想的,二话没说,一拍即合。
“老刘,我车技不好,这车主要还是得你来看,我顶多帮你当个助手。”
“放心,得了。”
千禧之年的除夕马上就要来了,刘玉良、许志飞把后备箱装得满满当当,按了几声喇叭,齐说我们回家了,嘟的一声启动了车子。车子平稳的行驶在路上,载着他们一年的丰收,一年的成绩,一年的期盼,把心装满思念,把爱装满车箱,加满油,把好向,满怀对新世纪的盼望,向着家的方向出发了。
而在山海村,他们的家人也在等着他们的平安到来,一起迈向二十一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