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愤怒的留言。
徐曼曼觉得这条评论太有趣了,决定分享给张有为。
她迅速使用截图功能,截取了这段精彩的评论,然后通过企鹅聊天软件发给了张有为。
此时的张有为,正在专心致志地修改着他的新作《投名状》。
随着稿费的提升,他更加注重自己的作品形象和用词,力求每一句话都能体现出自己的独特腔调。
“滴!滴!”
熟悉的企鹅消息提示音,打破了室内的宁静。
张有为抬头一看,发现有个头像在闪烁,那是徐曼曼的卡通小丸子头像,一看就知道是她发来的消息。
他赶紧点开消息,只见徐曼曼发来了一张图片。
张有为点击放大查看。
图片上是一段网友【慧慧】的评论。
“这本新杂志,是同学推荐我才看的,说是这杂志的首篇故事很新颖,就买回家看了。觉得首篇的《梁祝》,还能写的这么快乐,没有马文才的阻挠,真是太好了!没想到短篇故事还能有上下篇的,给我整无语了。就一直期待着下篇,直到今天买了新一期的《倾心》,看看下篇如何。妈的,逼我一个女孩子爆出口,这个叫‘坐井观天’的作者,别让我知道你是谁,我一定打爆你的头!刀片已寄,边哭边打出来的评论,我妈还以为我早恋了,说男孩子没一个好东西。”
看完这段评论,张有为忍不住笑出声来。
他想,这大概就是读者对他作品最真挚的反馈吧。
虽然有些读者因为故事中的情节而情绪激动,甚至寄来了刀片,但这也说明了他的作品,深深触动了他们的心弦。
他笑着摇了摇头,心想:“看来我这个‘坐井观天’的笔名,是要被针对了。估计会因为这笔名,在《风声》写的故事也会被大家知道。还得继续努力,写出更多让读者喜欢又‘恨’得牙痒痒的作品啊!”
作者,或许就是这样一种存在吧。
能在读者的心中留下痕迹,便已是莫大的荣幸。
就像在地球的那个时代,每当人们提及《活着》,余华的名字便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在脑海。
还有他那句略带自嘲却又深刻的话语:“把快乐留给自己,把悲伤留给读者。”
这句话,仿佛成了他作品的一种注解,让人在品味故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那份独特的情感。
作者本身在写书时,就会代入角色,想象他处在那种情形时的各种状况。
余华可能现在是快乐的,但当初写作时,肯定也是悲伤的心境。
而说到史铁生,谁又能忘记课文中的《我与地坛》呢?
那篇文章,如同一扇窗,让我们窥见了史铁生内心深处的坚韧与豁达。
他的那句话:“自从我腿残疾后,家人们很忌讳提起我的腿。只有余华他带我踢球,让我守门。他没把我当残疾人,也没把我当人。”
这句话,既是对友情的珍视,也是对生命态度的坦然。
张有为坐在电脑前,心中涌动着一份难以言喻的激动。
他也想,当有人提及他的作品,或是笔名时,能够有人立刻想到他,想到他笔下的故事、句子、人物。
这份渴望,或许正是每个创作者内心深处的梦想。
他马上给徐曼曼回复了一条消息。
【张有为:我这也算出名了吧?还有人评论我。】
【徐曼曼:哈哈,忘了告诉你,你何止是出名了,现在新浪微博上面,你有2条前十的热搜。】
【张有为:啊?《遥远的救世主》还要热门?】
张有为有些难以置信,他的新作竟然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徐曼曼:你这本《梁祝》本来就改的很好,还有上下篇的反差,把大家重新代入了这个悲剧故事。你又增加了些社会和阶层问题,话题度自然就高了。】
徐曼曼的分析,让他不禁点头赞同。
她的观点恰到好处地击中了小说的核心。
徐曼曼还是看懂了这部小说,难怪中午的时候哭的那么伤心,最后又释然了。
【张有为:其实《梁祝》也确实触及了社会问题,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单个人的欲望枷锁,套牢在这个故事里,那就太过片面了。】
他敲击着键盘,认真地回复着徐曼曼。
【徐曼曼:突然知道我为什么会对你有好感了。】
她的回复带着一丝隐秘,让张有为有些摸不着头脑。
【张有为:为什么?】
他好奇地追问,想要知道这个答案。
【徐曼曼:不告诉你,睡觉去了,你也别熬夜写作了(*^-^*)】
徐曼曼俏皮地回复,还用上了颜文字,透露出小姑娘的心性。
张有为看着屏幕,不禁哑然失笑。
徐曼曼虽然平时学习好,总是端着,但私下相处时,她还是个挺可爱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