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倾心》杂志,分享写作历程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自己的思想。你记得我那篇《樊胜美》吗?”
    “自然是看过了。”刘楚雄点头回应,眼神中透露出对这篇作品有点印象。
    “从《樊胜美》开始...”
    “等等,张作,先喝口茶润润嗓子。”胡伟峰适时地打断了张有为的话,笑眯眯地端起了刚泡好的茶水。
    他可还没入座听讲呢,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不听听呢。
    张有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胡伟峰那略显拙劣的泡茶手法所吸引。
    只见他用开水快速地冲洗了一遍茶叶,然后毫不吝啬地倒掉那带着茶叶初香的废水,接着再次冲入热水,耐心等待了十几秒后,一杯青黄的茶水便呈现在了众人眼前。
    “这可是我们刘总编珍藏的好茶叶,洞庭碧螺春,产自太湖之滨的洞庭山,是难得一见的绿茶佳品。平常我都喝不着,也就你来了,我能沾点光。快试试看,味道如何?”
    胡伟峰一边说着,一边将茶杯递给了张有为。
    张有为接过茶杯,心中暗自想着:“这么好的茶叶在你手里也是废了。”
    这碧螺春他以前也尝过,知道冲泡的水温不能过高,否则就会破坏茶叶的香气和口感,留下一股苦涩味。
    现在看来,胡伟峰的泡茶手法,显然没有达到那种炉火纯青的地步。
    不过,既然已经端起了茶杯,张有为也只能硬着头皮尝了一口。
    果然,那苦涩味瞬间在舌尖蔓延开来,让他不禁微微皱了皱眉。
    而刘楚雄和胡伟峰,却似乎并未察觉到这茶水的不足,他们喝得津津有味,仿佛那苦涩味也成了一种别样的享受。
    或许,对于他们来说,这茶水也只是比白开水多了些味道而已。
    “还行吧?”胡伟峰期待地看着张有为,似乎很想知道他对这茶水的评价。
    “还行。”张有为勉强挤出了一个微笑。
    刘楚雄见状,轻轻抬手示意张有为,继续讲述他的写作经历。
    张有为调整了下心情,开始娓娓道来。
    “咳咳”
    “从《樊胜美》开始,我像是找到了那把打开文学世界大门的钥匙。这部作品,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个故事的讲述,更是一次心灵的觉醒。我开始意识到,真正的写作,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挖掘,是对人性光辉与阴暗面的无畏揭示。我尝试着用自己的笔,去触碰那些被日常琐碎所掩盖的真实,让每一个字符都跳跃着生命的热度,与读者的心灵产生共鸣。我发现,只有这样,我的作品才能拥有深度。”
    张有为继续说道:“随后,我创作了以两性关系为启示的《史密斯夫妇》。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我开始相信,只要你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无论篇幅长短,读者都能感受到那份真挚,愿意跟随你的故事,走进那个由文字构建的世界。这次尝试的成功,给了我极大的信心。”
    说到这里,张有为的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因为《聆听》的稿费太低,本想着不写故事了,因为也刚好要高考。但正值胡主编加入《倾心》杂志,胡主编还是个责编,找到我想让我写出一篇好故事,搏一搏主编的这个位置,这样我的稿费也能进一步提升,这也是让我有了想搏一搏的原因。这个家庭原因就不多说了,就是当时也缺钱。”
    “那段时间,也因为高考,我总是思考着要不要写以高考为主题的励志故事,但这样的故事太烂大街了,想要让胡主编晋级,基本没任何可能。”
    “可想了好几天也没有头绪,突然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书院学习的故事,突然跃入我的脑海。这个故事已经被改编了无数次,如何让它在我的笔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了我面临的难题。”
    “当时也是想到了《倩女幽魂》里面的台词:这年头,黑白不分,人鬼颠倒。有时候人比鬼更可怕,我宁愿在这庙里与鬼为伍。”
    “我决定跳出传统的框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思考,去挖掘这个故事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把原先的个人矛盾和家族矛盾,全部转化成当时的社会矛盾,形成一个矛盾升级,让读者能够更加共情。”
    “《梁祝》就诞生了,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学院生活的快乐,关于励志时光的记录,以及一个普通人面对难以改变的社会现象时的坚持与挣扎。”
    张有为话音刚落,举起那已微微泛凉的茶杯,轻抿了一口,苦涩的茶水滑过喉咙,还是难喝。
    创作的路上,总免不了几分艰辛与不易。
    “啪!啪!啪!”
    刘楚雄的掌声适时响起,清脆而有力。
    张有为的话,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却字字真挚。
    刘楚雄认为张有为说的都是自己的真心话。
    胡伟峰在一旁,惊讶与敬佩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说:“这真是我从未预料到的。”
    他心中暗自惊叹:“一个如此年轻的灵魂,竟然能够拥有如此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视角,将那个流传千古、耳熟能详的传统故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重新诠释,让它焕发出了新的生命与活力。”
    胡伟峰感觉自己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确实是大开眼界。
    “张作,你这实力,我真是不得不佩服。”
    刘楚雄的话语间,带着诚恳与真挚,没有丝毫的夸张或虚假。
    透露出对张有为才华的深深赞赏。
    “你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简单组合,它们是你情感的流露,是你思想的火花。你让我们这些老一辈看到了文学的未来,看到了年轻一代身上那种无法估量的创造力和潜力。”
    张有为听了,谦逊地笑了笑。
    “刘总编谬赞了,真没这么夸张。”
    他可受不起这样的夸赞,要不说文学界的人妙语连珠。
    张有为对自己还是有清醒认知。
    只是一篇短篇火了,可不能在这些前辈面前装腔作势。
    在这个行业里,捧得越高,摔的越惨,尤其是在这种文学交流会上,作品虽然不关乎品德,但文化人之间的竞争和嫉妒却是难以避免的。
    必须保持着一份谨慎和低调,不能太过张扬和志得意满。
    “张作的创作历程,确实让我受益匪浅。”胡伟峰也开口说道,“其实行业里都清楚,写稿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人出了一本爆款作品后,就归于平静,再也无法超越自己。现在外界对张作的要求可能很高,不知道张作下篇作品订的是什么题材?”
    刘楚雄闻言,连忙解释道:“我们可不是在催你稿子,我们只是太期待你的下篇作品了。想知道你写的是什么,好让我们知道,上次胡主编告诉我,你只说了一句话。是什么‘我这一生...’来着。”
    “我这一生如履薄冰,你说我能走到对岸吗?”张有为笑着说道。
    “所以这是什么样的故事,能和我们说一下吗?”刘楚雄追问道。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