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梨花体的由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不过,他发布的短篇小说这次并没有引起什么波澜,这让他有些小小的失落。
    但转念一想,今天毕竟是本月的第二期,《风声》和《倾心》这两本他常投稿的杂志,都还没有发布他的下一篇作品,也许读者们都在等待新作的下篇发布吧。
    想到这里,他的心情又好了起来,继续翻看着微博上的内容。
    突然一条热搜出现了。
    是一首现代诗的讨论。
    诗人赵郦崋的诗作《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
    张有为看到了网络的群嘲,被看作回车键写作,被认为是对诗歌的侮辱。
    网民对作者极尽嘲讽与侮辱,显示了网暴的狰狞与可憎。
    但张有为看到后,也有些想吐槽,但是毕竟是互联网。
    这诗人还挺有名气的,如果普通人来写,可能还不会被嘲讽,可能会引来一波跟风。
    张有为忽然想到了什么,这不是和“尿尿”、“黄瓜”一个样子吗?
    原来鼻祖在这呢,难怪了。
    学会断句,就是现代诗。
    果然有跟风的评论在这。
    “我的外孙
    坐在便盆上拉屎
    不顾周围的臭味
    翻开一本儿童画册
    那样子
    多像一个
    未来的作家或教授”
    ...
    这种断句式的创作还很多,但更多的是嘲讽。
    因为他们这些人是诗人,不是不同人。
    这样标榜的出了,原来他们这些文化人很LOW的样子,那普通人这样也能成为这样的著名诗人。
    他们应该也成为这样的著名诗人。
    这就是网友现在的心态。
    不过很多评论也很有趣,被点赞到很高。
    网友【舒服844】:“我们讨厌的不是诗歌,是那简洁且略带口吃般的表述方式,没有丝毫的美感亦或传统诗歌所应具备的形式,当然,诗歌的圈子我不懂,但它所呈现出的,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感觉,不是诗歌,更像是牢骚亦或记小本本的人。”
    网友【令赫然7M】:“诗,以凝炼的语言,透彻的感悟为前提。没有这些也叫诗?无病呻吟的生活化也叫诗?”
    网友【今天起我也是诗人】:“纸,是白的批语,是红的天,黑了自从我学会了短句,我也,成了个诗人。”
    后面网友给这种口水诗取了个有钱的名字“梨花体”!
    张有为不是很懂,后面看了看。
    知道是因为赵郦崋名字的谐音梗,就取名“梨花体”了。
    有鄙夷,嘲讽的,也有夸赞的。
    网友【尘嚣cxcx】:“我不知道你有没有了解过事件始末,读过她的作品,真正去思考诗所传达的情感。如果没有,你又凭什么批判她呢?”
    还有个长篇大论,也是在支持声中点赞最高的。
    网友【伏案回眸】:“诗歌的作用,就是为了表达,情动于中发而为诗,有什么的想法什么样的感受,就写什么样内容的诗,这是再正常不过的。
    诗就是表达的工具,或者交际的工具,或者宣传的工具。有好玩的事写诗,有烦心的事写诗,跟朋友写诗唱和,跟亲人用诗联络,写诗表达观点,或者用诗进行论战,都是可以的。
    我们不能拿最优秀的诗作为标准,去写诗和论诗。要允许写平庸的诗,要允许平庸的诗存在,而不能对不好的诗一棍子打死,那未免太残暴太霸道。
    就像我们可以大力赞美美女帅哥,但不能对长相一般甚至丑陋的人,嗤之以鼻甚至大骂出口甚至意图置之于死地,这是完全没道理的。
    诗不必一定高深,也不必一定高雅,都是凡夫俗子,何必装作水平很高的样子。这世上的绝大多数人,是平凡平庸之辈,何必装作拯救天下的英雄?何必扮成睥睨天下的才子?何必把诗写得高深莫测晦涩难懂?
    凡俗之人写诗,就用凡俗之语,写凡俗之事,这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为什么非要拔苗助长?为什么非要群起而攻?其实否定和攻击的,正是绝大多数普通人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写诗的权利。
    白开水一样的口语诗,由来已久。朦胧诗之后,八十年代中期,新生代诗人就开始大举反叛,用口语写诗,不再追求崇高和高雅,开始落入尘埃,行走在地表而不是云端,不再高高在上地藐视凡间或者意气飞扬地指点江山。
    白开水一样的口语诗,其实已经存在将近四十年了。成千上万的诗社和诗人,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探索。毕竟诗的写法,不能停留在原地。不能停留在李白杜甫那里,不能停留在徐志摩戴望舒那里,也不能停留在北岛顾城那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情思,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歌哭。
    新生代诗人的探索,降低了诗的门槛,人人都可以写诗,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