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李宝朝见新帝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时,门口侍立的老嬷嬷明没有退下,反而仍然一脸高兴的说道:“老太君,还有一桩喜事呢,听说宫里给小郎君赐婚,要将劳什子公主下嫁呢。”
    这,皇帝竟然给李公佐赐婚了?
    宫里不知道小郎君已经成亲了么?皇室公主自然不可能为妾,这样一来……
    听到这话,原本厅堂内热烈的气氛顿时一静,颜青黛和素雪抬起秀美螓首,凝睇而望,目中不由现出一抹震惊之意。
    俩位身材丰腴的美少妇下意识的屏住呼吸,扭紧了手帕,一脸担忧的扭头看向一苏婉秋。
    “这……这公主下嫁李家?”陆氏一脸懵逼,感觉好似老天爷在开玩笑。
    一旁坐着的苏婉秋一脸平静,好似没听到这消息似的,她将怀中小虎子交给一边的奶妈。
    接着,她站起身对上首而坐的陆氏屈膝一礼,这才开口道:“婆母不用担心,之前官人跟奴家提过,宫里会用兼祧法下嫁一位公主为二房正妻,地位与妾身相同。”
    兼祧?
    闻言,众人面面相觑,不懂这是什么意思,毕竟她们都不知道还有这种操作。
    陆氏毕竟年纪大,见多识广,她倒是先想明白了。
    “其实当家阿郎还有两个兄弟,都在几十年前被金人所杀,因此他才想着参军杀敌以报此仇,所以二房应该是指阿郎的兄弟李峻这一脉。”
    听到此处,众人这才明白,原来李家还有这种陈年旧事。
    听到此处,苏婉秋双眸一亮,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或许宫里是看父子俩功劳太大,所以相出兼祧的方法,既用姻亲关系拉拢父子俩,又能安抚天下人心。”
    分析到这,众人都明白看来李府后宅要迎来一位皇室公主了,就是不知道她为人秉性如何。
    要是那种刁蛮任性之人,那今后后宅可就不得安宁了。
    想明白这点,陆氏蹙着眉头,右手扶着额头发愁道:“这不是请回来一个小祖宗吗?”
    此时,一旁的素雪心态无疑则要平和许多,毕竟她只是一个小妾,无论后宅有几个正妻都与她无关。
    因此素雪罥烟细眉之下,那双粲然星眸中晶莹剔透而闪,赶忙上前替陆氏按摩着肩膀,似是在安慰老夫人。
    谁知,一旁的苏婉秋笑了笑,言若桃芯儿的娇嫩玉面上,浮现一抹红晕,她轻声安慰陆氏道:“婆母不必忧心,人家公主下嫁是要住进公主府的,哪里会住进李家,您的担心多余了。”
    陆氏听到这话,这才欣喜的仰起头:“真的?我就说嘛,公主千金之躯,哪会住进咱们普通人家,这样也好,省的乱了礼数。”
    婆媳俩讨论着公主下嫁对李家带来的影响,一旁的香柳抬起藕臂,用胳膊肘捅了捅身边的妯娌慕荷,低声笑着说道:“这李家真的要飞黄腾达了,你有没有后悔?”
    “说什么呢?你是不是后悔没成为李家的妾室?要不然宫里的赏赐也有你一份。”
    听到妯娌的调侃,慕荷翻了翻白眼反口调侃道。
    “我呀!早就没了嫁入豪门的心思,如今的日子就不错,家庭和睦,生活无忧,还胡乱想什么呢?”
    “谁说不是。”
    妯娌俩看着热闹的李家妻妾们,互相看了看,莞尔一笑,尽在不言中。
    ……
    时间过得很快,
    皇帝赵构退位,皇太子赵眘登基为帝的消息经过一个月时间传遍了大宋南北。
    远在归德府带兵的李宝通过富源商社的飞鸽传书,早就知道了这一重要消息。
    而飞鸽带来的密信中,李公佐建议李宝将手头事务交给张文贵等人负责,他赶紧回到临安一趟。
    毕竟新皇帝登基,身为领兵大将的他势必要向新皇帝效忠,这也是人臣本分。
    因此,李宝急匆匆将军务交给张文贵、杨黑熊、王世隆等人负责,他带着亲卫沿黄河快速南下。
    ……
    而在临安府垂拱殿内,
    御座上的龙椅布置并没有太大变化,坐在龙椅上的人却换成更加年轻,精力旺盛的赵眘。
    新皇帝赵眘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终于坐稳了皇位,也适应了每天早起处理政务,批阅奏折。
    “唉!……经此一战,国库空虚,财政枯竭,如之奈何?”
    正在批阅奏折的赵眘感叹一句,旋即将御案上的奏疏尾部批了个“阅”字,就放在一旁。
    之前他还觉得当皇帝必然无比畅快,但只有左爱这个位置才发现,这他妈就不是人干的事。
    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先召集朝臣开会,嘱咐六部五司去执行,下午还要继续批阅奏折,甚至这天奏疏过多还要加班。
    赵眘起身伸了个懒腰,就见新任大内皇宫大貂珰张庆,又抱着一摞奏疏放在书案上。
    眼见工作量又增加了,赵眘无语的翻了个白眼,接着就调侃起认真搬运奏疏的张庆。
    “张大貂珰,这事交给小太监就行了,你怎么亲力亲为起来了。”
    “咳……老奴这不是想为陛下分忧嘛,”张庆笑着说道:“其实还是觉得不真实,没想到奴婢还有这一天,感觉很新鲜。”
    赵眘点点头,他对于张庆最近表现很满意,当上大内总管后,这人并没有骄傲自满,相反仍然忠心耿耿,事无巨细都禀报给自己。
    正当赵眘发散着思维,就见大殿外匆匆走来一位年轻宦官。
    小太监走到御座前,低头施礼后说道:“启禀官家,沿海制置使、江北招讨使李宝已经返回临安,现在就在殿外,是否宣召?”
    “哦,李将军回来了,快宣……”
    赵眘放下手中的奏疏,揉了揉发酸的眼睛,让小太监将人请进来。
    “对了……”
    赵眘招手叫住转身而去的小太监,又说道:“你去将张浚、叶义问、史浩等朝臣请来。”
    “诺。”
    小太监甩了甩浮尘,躬身领命而去。
    不多时,就见一位胡须有些花白,挺着将军肚的老人,身穿绯色官袍摆着四方步走进大殿。
    来人正是李公佐的父亲李宝,只见他来到御座前,跪拜在地高呼:“臣沿海制置使李宝叩见官家,官家圣安?”
    “嗯……圣躬安,李将军快快请起。”赵眘高兴的让李宝起来,又对张庆说道:“搬个绣墩请李卿家坐下。”
    一旁的张庆赶紧从旁边搬来一个圆柱形的绣墩,放在李宝身边。
    等他坐下后,赵眘笑着问道:“李卿家从归德府赶回来,势必舟车劳顿,可安排好北方军务?”
    “禀官家,为臣子者不敢言辛苦。在来之前已经将军务安排妥当,金人有什么异动臣麾下将领也会处置得当。”
    “嗯,不错。”
    赵眘夸奖李宝两句,接着他话锋一转,问道:“不知李爱卿对于江北大军下步战略有什么想法?”
    李宝坐在绣墩上,背部挺直,听到这话暗道一声来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