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语不惊人死不休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只是......该用哪个办法来解决好呢?
    朱元璋在心里衡量想到的几个解决办法的利弊,一时间没有言语。
    “上位,要不......先暂时把移民的事情给停下来?
    这样的话,基本上钱也就够了。”
    见到皇帝为此而苦恼,作为丞相,胡惟庸自然要充当贴心小棉袄,将皇帝不好开口的话给说出来。
    这是他经过急速的思索之后,觉得最为可行的事。
    移民是一个长久的、持续性工作,北面荒芜的地方太多,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而如今的皇帝,对于移民的百姓,给的又稍微多了点。
    导致这个事,成为了财政的一大支出项。
    而且还是持续不断的支出。
    现在钱财出现缺口,先暂时把这事停下一段儿时间,让朝廷稍微缓口气,也不是不可以。
    从各方面来考虑,这都是影响最小的,属于可以付出的代价。
    只不过,唯一不太好办的,是这位放牛娃出身的皇帝,总是喜欢把百姓给挂在嘴上。
    此前还不止一次的说过,往北面等人烟稀少的中原腹心之地等地方移民,乃是百年大计,一定要做好云云。
    如今遇到了事,被架在了这里,不好拉下脸。
    那么在此时,自己这个丞相,就需要很懂事了。
    “移民乃是百年大计,极其重要,一刻都不能停,看起来只是停下三四个月的时间,不算太长。
    但至少会导致少移民五万百姓。
    五万百姓,可是能发展出不少东西来的。
    这个时间段移民,不耽误百姓来到新地方,赶紧耕田,种些粮食,从而保证接下来的口粮。”
    朱元璋果断摇头。
    “上位说的是,但这也不过是一时的权宜之计。
    虽会有一些影响,但影响也不会那般大。”
    胡惟庸还在继续劝。
    这等不好言说,明显和皇帝之前的说法背道而驰的事,皇帝肯定不会一口答应。
    三辞三让嘛!
    自己多劝几次,皇帝才会顺水推舟,勉为其难的答应。
    这点他还是懂的。
    “咱说的是实话,移民的事,的确不能耽误,更不能因为区区二十五贯钱财而耽误。
    移民的事不能停,而且对于移民的安置这些,也同样不能降低标准。
    一切照旧!
    胡相,咱与你说的是真的,非是要搞什么辞让的把戏,咱不是那种人。”
    还要再说些什么话,对朱元璋接着进行劝说的胡惟庸,顿时闭嘴。
    自己又会错意了?
    皇帝到底怎么了?
    最近一段儿时间,做事情怎么往往不按照常理出牌?
    这般难伺候了?
    一向自信的胡惟庸,都自信不起来了,禁不住的在怀疑人生。
    “是臣想错了,臣必然会按照上位的吩咐来,盯紧下面的人,让他们在这事情上,不出任何的差错!”
    胡惟庸立刻沉声表态,态度非常坚决。
    “只是......这钱财的缺口,又该怎么填上?”
    朱元璋道:“这个不着急,咱来想办法,绝对不会耽误正事。”
    胡惟庸得到皇帝的准话,便不在这事情上多言语。
    很快就从武英殿这里离开......
    返回到中书省,进入到独属于自己的公房内,坐到那张红木桌案前,回来时还笑着向与他打招呼的人点头示意的胡惟庸,猛地一巴掌拍向了那红木桌案!
    不过,手掌即将和桌案接触时,忽地又收了力道,只是发出了一声不大不小的声响。
    这是担心动静被其余人听到。
    胡惟庸面色阴沉的,在这里坐了好一会儿,忽然一笑,满满都是讥讽。
    他倒是想想看看,朱元璋这家伙,到底能用什么办法,填上这二十五万贯的缺口!
    可别窟窿越弄越大,最终还是选择了发行宝钞,或者是暂停移民就好笑了!
    “P?P?P?......”
    宝钞提举都司这里,赵鼎来到没有人地方,再也憋不住笑了起来,心情格外的畅快。
    胸中的郁闷之气尽数消失。
    让胡惟庸这狗东西不当人,抢夺自己的功劳,前去找皇帝表功!
    现在直接撞马蹄子上了,舒坦了吧?
    圣明无过于上位!
    不过,赵鼎的开心很快就消失了,因为皇帝那里来人了,传来消息说,宝钞还要接着改。
    如今的宝钞太大了,不便于携带,需要大幅度缩小,面额最大的一贯宝钞,改为长五寸,宽两寸。
    其余面额的宝钞,也都要缩减。
    除了这些外,其余图案这些倒不必再进行改动。
    已经进行过多次改版,改的想要吐的赵鼎还能说什么?
    只能接着开始掉头发的路程了。
    好在胡惟庸这个丞相在这次的事情上,又吃了一个亏,能给他带来很大的安慰。
    其余官员,得知皇帝推迟宝钞印发的消息,诧异之余,很多人也禁不住长松一口气。
    他们又能少遭受一些损失了。
    户部尚书刘歆明显也有些意外,但意外之后,却也没有太多其余反应。
    宝钞终究还是会印发的,只要印发,那些致命的问题就会出现,根本无法解决。
    不是说推迟印发就可以的。
    而他此时也从胡惟庸那里,得知了皇帝对于二十五万贯银钱缺口的态度,亦是心中冷笑不止。
    等着看皇帝能弄出什么‘高明”手段,将之给补齐了。
    不是说他看不上皇帝,实在是皇帝在财务上的水平,低的让人想要发笑。
    不过,也正是因为皇帝在财务上胡乱搞,才能让他这个户部尚书如鱼得水,在哪哪都是窟窿的财政里遨游......
    朱元璋没有让这些人久等,三日之后,就给出了属于他的解决办法……………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