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朱祁镇目光如炬:“朕已命钦天监推演天象,届时会有一场‘荧惑守心’的异象,预示帝王将替。朕要让百官相信,这是天意,非人力所能抗拒。”
林逸沉吟片刻,终是点头:“殿下高明。然若陛下病重,需有合理之因,否则恐遭质疑。”
朱祁镇冷冷一笑:“朕已命太医署于陛下汤药中添入慢性之毒,使其逐渐虚弱,再由王振于朝中散布陛下病重之消息,令百官信之。”
王振拱手道:“殿下放心,臣即刻安排。”
林逸低声道:“此外,还需一策,令宗室与百官皆信殿下为天命所归。”
朱祁镇道:“朕已命朱高燧、朱高煦、朱权三人联名上奏,言‘陛下病重,太孙贤德,可承大统’,并附以百官联名,令陛下不得不退位。”
林逸缓缓点头:“此事若成,殿下便可名正言顺登基。”
朱祁镇目光如炬:“朕已无退路,此事成败,全赖诸位。”
王振拱手道:“臣誓死效忠殿下。”
林逸亦拱手道:“臣亦愿为殿下效命。”
夜色沉沉,朱祁镇立于密室窗前,望向皇宫深处,眼中寒光闪烁。
他知道,朱瞻基虽已动摇,然其心未死。若不彻底铲除其势力,恐江山不稳。
“朱瞻基,朕已令你退位,然若你仍不肯低头,朕便让你……永远沉默。”
风起,夜深,密室中,烛火摇曳,映照出朱祁镇冰冷的面容。
而在御书房内,朱瞻基独坐案前,手中握着一封密信,神色凝重。
信上,正是于谦所呈,言朱祁镇与王振密谋毒害陛下,图谋篡位。
朱瞻基缓缓闭上双眼,心中已有决断。
他知道,一场风暴,即将席卷整个大明。
夜风呼啸,烛火摇曳,御书房内,气氛凝重。
朱瞻基缓缓起身,望向窗外,目光深邃如夜。
他知道,朱祁镇步步紧逼,若不先发制人,恐江山易主,社稷倾覆。
“来人。”他低声道。
一名太监悄然入内,躬身道:“陛下有何吩咐?”
朱瞻基沉声道:“传于谦、杨士奇、张辅三人,即刻入宫议事。”
太监应命而去。
不多时,于谦、杨士奇、张辅三人联袂而至,入殿跪拜:“臣参见陛下。”
朱瞻基摆手示意他们起身,目光沉静:“朕今日召三位入宫,乃为朝局危急,欲与诸卿共商对策。”
于谦上前一步,低声道:“陛下,朱祁镇已图谋篡位,其与王振、林逸密谋毒害陛下,恐朝局将变。”
朱瞻基缓缓点头:“此事朕已知晓。然今百官皆信‘天命’,若朕贸然出手,恐引众怒,反致朝堂动荡。”
杨士奇沉声道:“陛下可命钦天监推演天象,言‘荧惑守心’乃帝王更替之兆,然更替者非朱祁镇,而是另有其人。再命太史局撰写谶语,言‘太孙当立,然非今之太孙’,令百官生疑,动摇朱祁镇之根基。”
朱瞻基目光微动:“卿之意?”
杨士奇低声道:“陛下可命钦天监推演天象,言‘荧惑守心’乃帝王更替之兆,然更替者非朱祁镇,而是另有其人。再命太史局撰写谶语,言‘太孙虽立,然非天命所归’,令百官生疑,动摇朱祁镇之根基。”
朱瞻基微微颔首:“此计可行。然若要令百官信之,需有更进一步之证。”
张辅上前道:“陛下,臣愿率兵围困东宫,以查其密谋之实,令其无所遁形。”
朱瞻基摇头:“不可。若此刻动兵,恐激变。朕欲以智破敌,非以力夺之。”
于谦沉吟片刻,低声道:“陛下,臣有一策。”
朱瞻基望向他:“卿请讲。”
于谦道:“陛下可召朱祁镇入宫,赐其一命,令其亲笔书写‘愿为陛下效劳’之誓,再命太史局将此誓书与‘天命’之谶结合,言‘太孙虽立,然誓书之中,字字皆非真愿,天命将移’。如此,可令百官生疑,动摇其势。”
朱瞻基目光微动,缓缓点头:“此计可行。朕明日便召朱祁镇入宫,赐其誓书。”
杨士奇低声道:“陛下,此事若成,朱祁镇之根基将被动摇。然若其察觉,恐生变数,臣请陛下即刻命锦衣卫暗中监视东宫,以防其反扑。”
朱瞻基沉声道:“朕亦有此意。朕已命纪纲暗中调查王振与林逸,若能查出其毒害朕之证据,便可一击制胜。”
张辅拱手道:“陛下英明,臣愿率兵暗中布防,以防朱祁镇狗急跳墙。”
朱瞻基缓缓点头:“好,诸卿各司其职,务必要在朱祁镇动手之前,先发制人。”
夜风呼啸,烛火摇曳,御书房内,气氛凝重。
朱瞻基缓缓起身,望向窗外,目光深邃如夜。
他知道,一场风暴,即将席卷整个大明。而他,必须在这场风暴中,稳住江山,守住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