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今年元夜时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嘉?二年,正月十五。
    国子监显得格外空旷沉寂,因为今天这时候大家都出去过节,监里几乎已经没人了。
    陆北顾最后自学了一天,起身到脸盆那里,掬了一捧清水洗了洗脸,让自己清醒了一下。
    随后...
    三日后,贡院张榜,礼部省试结果揭晓。汴京城东南角,礼部衙门前的照壁上,贴出一纸红榜,墨迹未干,围观者如堵。早起的行人、学子、商贾皆聚于此,踮脚伸颈,欲先睹为快。
    章衡与陆北顾二人皆未亲往,他们心中虽有忐忑,却也知成败非一时可定。陆北顾在家中静坐书房,翻阅《春秋》,心却难定。章衡则在母亲房中,侍奉茶汤,神色平静,然眉宇间隐有几分紧张。
    忽有仆人匆匆来报:“少爷,省试榜文已出,陆公子高中头名,章少爷位列第三!”
    章衡闻言,微微一怔,随即露出一丝笑意。他并未言语,只是轻轻点头。
    母亲轻抚他的手,柔声道:“你已做得很好,不必强求第一。”
    章衡低声道:“陆兄才高,实至名归。”
    母亲看着他,眼中满是欣慰:“你心胸开阔,这才是真正的才子风范。”
    陆北顾得知自己高中榜首,亦未欣喜若狂,只是淡淡一笑,心中却对章衡更为敬重。他知道,若非章衡在文章中引《孟子》之语,以情动人,自己未必能稳坐第一。
    榜文既出,消息传遍汴京。朝中士大夫、文坛名流皆议论纷纷,皆称陆北顾之才为当世少有,而章衡亦以第三名之姿,跻身前列,令人刮目相看。
    数日后,礼部贡院举行复试,以备殿试之选。此次复试,仍由礼部主考,题目由翰林学士拟定,内容涉及经义、策问、诗赋三道,尤为严苛。
    陆北顾与章衡皆被选中,再度进入贡院。这一回,二人虽未再同场竞技,但彼此心中皆知,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复试首日,题为“策问”,问以治国安邦之策。陆北顾提笔即书,以“忠厚”为纲,引《尚书》《春秋》之义,结合当今时政,提出“宽刑慎赏,以德化民”之策。其文辞恳切,条理分明,主考官阅后,连连点头,赞曰:“此子有宰辅之才。”
    章衡则以“法理兼施,德刑并重”为策,主张以忠厚之心行刑赏之法,辅以律令之严,以保社稷安稳。其文虽不及陆北顾之恢弘,却亦理路清晰,言之有物。
    复试第二日,题为“诗赋”,要求以“春日登高”为题,作五言律诗一首。陆北顾略一沉吟,提笔而就:
    >春风拂柳青,登高望帝城。
    >云开山色近,水阔雁声轻。
    >万里归心切,千秋志未成。
    >临风思社稷,愿共此升平。
    主考官读罢,拍案称奇:“此诗气度恢宏,非但写景,更寓志于其中,实为难得。”
    章衡亦不遑多让,作诗曰:
    >登高望远山,春风入我怀。
    >花落香犹在,云归影未回。
    >一念忠良志,千秋社稷哀。
    >愿承尧舜道,不负此身来。
    主考官亦赞曰:“章衡之诗,情真意切,志在社稷,亦非凡品。”
    复试第三日,为“经义”,题为“《礼记?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义,试论其理。”此题极重理义,需考生引经据典,层层剖析。
    陆北顾以“忠厚”为核心,论述修身之本在于诚意正心,齐家之道在于仁爱忠信,治国之要在于宽刑慎赏,平天下之基在于以德服人。其文洋洋洒洒,理路清晰,主考官读罢,叹曰:“此子之文,可为后世楷模。”
    章衡则以“法理”为纲,论述修身在于明义,齐家在于守礼,治国在于立法,平天下在于以忠厚之心行天下之法。其文虽稍显拘谨,却亦理正辞严,令人称道。
    三日复试完毕,主考官将陆北顾与章衡二人列为“殿试首选”,并呈报皇帝御览。
    殿试之日,天子亲临文德殿,亲自主持策问。陆北顾与章衡皆位列殿前,身着儒衫,神情肃然。
    天子问曰:“朕欲使天下太平,百姓安乐,诸生有何良策?”
    陆北顾上前一步,拱手奏曰:“陛下欲使天下太平,当以忠厚为本,宽刑慎赏,以德化民。臣以为,治国之道,不在严刑峻法,而在教化人心。若能以仁政安百姓,以忠厚得民心,则天下自平。”
    天子颔首,又问章衡:“章卿何言?”
    章衡上前奏曰:“陛下所言极是。臣以为,忠厚之道,非软弱也,而是以理服人,以法安民。若无律令之严,则忠厚无以立;若无忠厚之本,则律令无以行。臣愿陛下以忠厚之心,行法理之政,使百姓知法而守法,知礼而守礼,则天下可治。”
    天子听罢,沉吟良久,最终下旨:“陆北顾才识卓越,章衡理义精深,皆为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