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步走在回舍的路上,脑海中仍萦绕着白日的策论题目。他深知,这样的问题不仅考验学识,更考验胆略。稍有不慎,便可能被视为“妄议朝政”。
他抬头望向夜空,星光点点,宛如庶民之众。
“庶民惟星,视民如伤。”
他低声念道,心中却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坚定。
这一夜,他未眠。
次日清晨,松涛斋再次开启,赵慎之依旧端坐讲席,继续讲解《尚书》其他篇章。然而,随着课程深入,众人渐渐发现,这位昔日的御史,竟在悄然引导他们思考更为深刻的政治议题。
“何为治国?”他问。
“如何选贤?”他问。
“君臣之道为何?”他问。
这些问题,不再是单纯的经典章句解读,而是直指现实政治的核心。
而在这场无形的思想较量中,韩子瑜逐渐崭露头角。他的思维愈发缜密,言辞愈发锋利,尤其是在讨论《尧典》“钦明文思安安”之时,他提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钦明文思安安’,不仅是赞尧之德,更是对为政者的基本要求。钦者,敬也;明者,察也;文者,礼也;思者,虑也;安安者,恒常之道也。五者兼具,方可为君。今之为官者,若缺其一,岂可称治?”
赵慎之听罢,久久未语,良久才缓缓点头:“善。”
这是他在整场授课中,首次给予如此高的评价。
韩子瑜知道,自己正在一步步接近那个目标??成为真正的士人,而非仅仅是一个应试的学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松涛斋内的讲授未曾中断,每日都有新的挑战,也有新的淘汰。
第三日,崔文昭落第。
第四日,嘉州李延之被淘汰。
第五日,连一向沉稳的苏辙也在一次策论问答中失语,险些出局,幸得赵慎之宽恕,方才留下。
而韩子瑜,始终屹立不倒。
他不再畏惧任何提问,也不再惧怕任何考试。因为他终于明白,真正的学问,不在章句之间,而在思考之中;真正的士人,不是为了功名而学,而是为了担当而学。
第六日黄昏,赵慎之最后一次合上竹简,缓缓起身。
“七州英才,不过百人。能至松涛斋者,皆非凡品。然吾观诸生,唯有一人,能在经义与现实之间,游刃有余,不偏不倚。”
众人屏息聆听。
“此人,便是韩子瑜。”
话音落下,整个松涛斋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韩子瑜怔住了。
他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只能起身,深深一揖:“学生愧不敢当。”
赵慎之却微微一笑:“你无需谦逊。因为从今日起,你将代表松涛斋,前往州试主考处,接受最后的面试。”
“什么?”众人惊呼。
州试主考??那是由朝廷特派的翰林学士亲自主持,只有最顶尖的学子才有资格进入最后一轮选拔。
韩子瑜抬头,看向赵慎之,眼中第一次流露出真正的情感。
那是一种混合着激动、感激与敬畏的目光。
他终于明白,这场淬炼,不只是为了筛选人才,更是为了锻造灵魂。
而这,才是真正的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