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报了此仇,便是喜!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此事,当真你做?”苏武还问一语。
    姚平仲郑重点头:“苏帅,当真我去!”
    苏武便不多言,只道:“此番蔡攸出使,当是先去京兆府,再从你耀州,入?州,入延安府,去西夏……”
    姚平仲点着头...
    ###新的挑战:内部矛盾激化
    尽管阳谷县在金兵退却后迅速恢复了正常秩序,但王昊深知,这只是暂时的平静。战争虽然结束,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开始浮现。尤其是那些在战时被压抑的内部矛盾,如今正以更加尖锐的形式爆发出来。
    ####赋税争议再起波澜
    战后重建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这些资金主要来源于赋税收入。为了尽快修复受损设施并储备更多粮草以防万一,王昊不得不继续维持较高的赋税水平。然而,这一决定再次引起了乡绅阶层的强烈不满。
    “都头大人,我们已经为这场战争付出了太多!”一位年长的乡绅在县衙内大声抗议,“如今战火已熄,为何还要对我们如此苛刻?”
    面对质问,王昊并未急于回应,而是冷静地说道:“诸位,请想一想,如果我们现在放松警惕,将来一旦敌人卷土重来,谁又能保证我们的家园不会再次陷入危机?”
    尽管他的言辞充满理性,但部分乡绅依然坚持己见,甚至有人暗中煽动民众反对政府政策。这种行为让王昊意识到,仅仅依靠说服已经不足以平息风波,他必须采取更有效的手段化解矛盾。
    ####民心向背成关键
    与此同时,普通百姓对当前赋税政策的态度也出现了分歧。一些人理解王昊的苦衷,认为这是为了长远利益;另一些人则抱怨负担过重,生活难以维系。这种两极分化的局面使得王昊的工作变得更加棘手。
    为了赢得民心,王昊决定亲自下基层了解情况。他带着几名随从走遍阳谷县的大街小巷,与农民、商人和工匠深入交流,倾听他们的诉求和建议。通过这种方式,他不仅拉近了与百姓之间的距离,还收集到了许多宝贵的信息。
    例如,在一次走访中,他发现有些农户因为战后劳动力短缺而无法按时完成农活,导致产量下降。针对这个问题,王昊立即组织民工帮助他们抢种抢收,并减免部分赋税作为补偿。这样的举措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也为他树立了更好的公众形象。
    ###外部压力:邻县局势恶化
    正当王昊忙于处理内部事务时,外部环境的变化又给他带来了新的挑战。据探马来报,由于金兵南下的影响,周边几个州县的局势变得极为不稳定。有的地方因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土地荒废;有的地方则爆发了大规模的饥荒和暴乱。
    特别是与阳谷县接壤的清河县,最近接连发生多起匪患事件。一群流窜的盗贼趁着战后秩序混乱,四处劫掠村庄,杀害无辜百姓。消息传到阳谷县后,引起了当地居民的恐慌情绪。
    “都头大人,我们该怎么办?”一位村长急匆匆地跑到县衙求救,“那些强盗越来越猖獗,连白天都不敢出门干活了!”
    王昊沉思片刻后说道:“放心吧,我绝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阳谷县。”随即,他命令民兵加强边境巡逻,并派遣精干力量前往清河县协助剿匪。同时,他还向朝廷申请增派正规军驻守附近区域,以震慑潜在的威胁。
    ####剿匪行动初见成效
    经过数日紧张部署,王昊率领一支由民兵组成的特别队伍出发了。他们一路追踪盗贼踪迹,最终在一个偏僻山谷中找到了对方的老巢。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成功将这伙盗贼全歼,并解救出多名被掳走的平民。
    此次胜利不仅消除了阳谷县周边的安全隐患,也让王昊的声望进一步提升。许多曾经质疑他的人开始重新审视这位年轻都头的能力和魄力。
    ###改革计划:推动阳谷县现代化
    随着内外环境逐渐稳定下来,王昊开始着手实施一项更大规模的改革计划。他希望通过一系列创新措施,将阳谷县打造成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地方。
    ####教育兴县:培养新一代人才
    首先,王昊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提高全民素质,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于是,他在县城内设立了一所学堂,聘请知名学者担任教师,免费招收贫寒子弟入学。
    此外,他还鼓励富裕家庭出资赞助教育事业,为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和生活补助。这一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许多乡绅主动捐款捐物,助力学堂建设。
    ####商业振兴:促进经济繁荣
    其次,王昊致力于推动商业发展。他简化税收流程,降低商户经营成本,吸引外地商人前来投资兴业。同时,他还修建了几条通往外界的道路,改善交通条件,方便货物运输。
    为了吸引更多游客,王昊还策划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如庙会、灯谜会等。这些活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