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万民信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薛琴咚咚咚跑回家去。
    她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重。
    她那点儿关系跟人脉也就在纺织厂范围内能使上劲儿。
    再往外,得找他们家大人。
    可惜的是,大人们忙得很,她爹妈甚至没空见她。
    年底了,越是领导越是忙得一个人恨不得劈成两个用。
    薛琴没办法,只能去找她爷爷奶奶。
    但是她奶奶语重心长地告诉她,要相信政府,相信公安。
    这话绝对光伟正,薛琴找不到任何话反驳。
    可是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走在寒冬腊月,耳边吹着冷风,却有个声音反复诉说。
    不对。
    如果没有当时的南京军区司令开口,《知青之歌》的作者,已经枪毙了。
    他们那一批“反革命分子”,除他以外,都被枪毙了。
    可他们的罪证又是什么呢?有的仅仅是收听敌台而已。
    薛琴第一次知道这个词,是1963年,奶奶把他们这些孙辈召集在一起,严肃地告诫他们不要犯错误。
    被奶奶拿出来说的反面典型,就是开国上将陈将军的儿子陈东平。
    他不仅收听敌台,还跟特务联系上了,有了信件往来,准备叛逃。
    薛琴记得清清楚楚,当时她听奶奶说的时候,浑身汗毛都竖起来了。
    她以为这样的罪过,肯定要枪毙了。
    结果,陈东平不过是被送去劳改两年而已。
    要知道,当时陈东平已经凭借他的高干子弟身份,被保送进哈军工,是导弹工程系的学员。
    薛琴不得不想,如果换成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学员,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会受到如此轻的惩罚吗?
    哈,写下《知青之歌》的人,到现在还关在牢里呢。
    而跟他一批判刑的,已经枪毙了。
    薛琴不是小孩子,她知道好多看似公正的事,里面的文章多了去。
    比如她的朋友叶菁菁,如果她不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的话,说不定叶菁菁就会稀里糊涂地变成一个反面典型。
    薛琴埋头往前走,转弯的时候没留神,迎头撞上了人。
    陶春花“哎呦”了声,下意识的要破口大骂。
    等她看清楚薛琴的脸,她眼睛珠子一转,立刻改了主意,挤出笑脸来:“哟,这不是我们小书记吗?你这是,从家里回来了?”
    薛琴懒得理她,丢下一句:“对不起。”
    就要抬脚走人。
    陶春花却伸手拦住她:“哎呀,怎么不高兴啊?是不是家里大人教育你了?”
    她一副了然于心的模样,还做出了苦口婆心的姿态,“不是我说啊,小薛同志,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你家大人都是为了你好。”
    薛琴都快烦死了,直接怼回头:“你躲我们家床底下了?我们家里人说什么,你倒是好清楚啊。”
    陶春花挑高眉毛:“这不明摆着的嘛,你家大人肯定让你别插手。”
    薛琴一下子没做好表情管理,直接呆住了。
    她怎么知道?
    陶春花得意洋洋:“你们家大人是为你好啊。你想想看,叶菁菁安然无恙了,风风光光地去上大学了,对你有什么好处呢?”
    “人家一进大学,就是直接登了青云梯。以后啊??”
    她啧啧嘴,“我可是听说了,他们这些大学生后面一毕业,好大学出来的,最差的也是进省革委会当干部。哎哟??”
    她摇头晃脑,“将来啊,人家是领导了,反过来是我们求人家帮忙办事呢。”
    薛琴没好气道:“菁菁本来优秀,当干部也正常。”
    陶春花一拍巴掌,居然有几份痛心疾首的意思了。
    “你这姑娘怎么转不过弯来呢?她鲤鱼跃龙门,前提是她上了大学。如果她上不了大学呢?”
    陶春花一副“你懂的”表情,冲她眨眼睛,“她上不了大学,身上背着嫌疑,家庭成分又不好。除了老实待在咱们纺织三厂,跟着你小薛书记混日子,还能怎么样?”
    薛琴身上的血一下子全冲到脑门子里头了。
    她脸涨得通红:“你别胡说八道!”
    “我怎么就胡说八道了?”陶春花诧异,“我当你是自己人,才跟你掏心掏肺的。像她这样的,有能力没身份,是最好用的。”
    她索性摊开来说,“她的家庭情况,上不了大学,想要转正,除了巴结你,还能怎么样?有这颗胡萝卜吊在前面,你陶阿姨给你打包票,保准她叶菁菁永远都老老实实地给你干活。”
    不得不说,陶春花作为大厂的人事科长,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最起码在蛊惑人心这一点上,她功力不低。
    她趁热打铁:“我的小薛书记呀,你不能光顾义气,也要好好考虑工人夜校的发展呀。”
    她直言不讳,“叶菁菁这个人,我看她不顺眼我也不瞒着。可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