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想上大学吗?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林副主任也不是特地提起来骂人的,他继续往下说:“后来政策松动能回城了,他们为了回城,什么假不敢造?什么病不敢装?”
    这下子大家都有点笑不出来了。
    大批知青回城,也是大问题啊。
    “我们暂时不谈这个。”林副主任把话拉回头,“我说,是在讲客观事实。真正愿意扎根农村,心甘情愿搞建设的知青,可能还不到一半。”
    知青办的负责人坐不住,赶紧替知青讲了句话:“这个,他们也不容易。城乡差距实在是大。
    我们老早就讲,要消灭三个差别,即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
    但是这些年下来,我经常下乡,天南海北地去看咱们省的下放知青。
    我是感受是,脑体劳动差别是消灭得差不多,甚至反过来,脑体要倒挂了。
    但是,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更大了。”
    他做了个手势,表示让大家先听他说完,“50年代时,城里工厂招工,有些地方农民还不愿意来,村里把些二流子像摊派任务一样,给塞进厂。”
    革委会主任忍不住反驳:“那是因为当时他们不晓得我们党的政策,以为是抓壮丁,送些二混子给我们添乱呢。”
    知青办主任也是个胆大的:“那起码能说明一件事,当时农民对自己生活是基本满意的,并不羡慕工人。可是现在,农民怎么看工人?乡下怎么看城里?”
    革委会主任赶紧喊提:“好了好了,你讲的我们都有数。咱们省社队企业多,这个现象还算是比较好的。听你们林主任讲,先听你们林主任讲完。”
    林副主任接过顶头上司的话茬:“我不是在批评知青,我是在讲客观事实。我们要做好思想准备,下放知青和下放户全部从农村撤离的思想准备。”
    这话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到现在知青下乡政策也没停啊!
    革委会主任帮忙说话:“是假设,跟打仗一样,总要提前考虑最糟糕的情况吧。”
    林副主任得了领导的支持,往下说的更顺畅了。
    “如果他们都走了,农村中小学要怎么办?尤其是公社高中,还要不要继续办下去,是大问题啊。”
    “公社高中不办,农村小孩还怎么上大学?县城里,又能办几所高中?农村小孩去县城上学,又要花多少钱?家里头能吃得消吗?”
    他指着知青办主任道,“我是非常支持你的看法的,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很大。教育,直接影响着下一代。客观上剥夺农民子弟读高中考大学的机会,是可耻的,卑鄙的。
    “我们不能因为农民好讲话,让他们分出田来养城里人,他们就分田,从来不闹腾;就逮着人家往死里欺负。什么都要求他们牺牲。”
    林副主任摇头,“不行的,这个是真不行,是在寒农民的心。当年咱们搞革命,农村包围城市,农民是出了大力气的。论功行赏,也不该是这样。”
    会议室里陷入了一瞬沉默。
    最后还是革委会主任提醒他:“接着说,说完了。”
    林副主任调整了下情绪,开口道:“更可怕的是,城里小孩,工人子弟,认为他们过得好,是应当的。他们接父母的班,顶替父母的岗位,也是应该的。”
    “当然会觉得应该了。”
    一直听会,没开口的妇联的徐主席,冷不丁出了声,
    “这就好比一户人家里头,重男轻女。什么好东西都给儿子。时间长了,爹妈再讲我对你们一视同仁,儿子女儿都不会相信的。”
    “而且儿子还不会觉得自己占了女儿的便宜,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因为东西是爹妈直接给他们的,不是女儿交到他们手上的。
    主管农村工作的领导听的摇头,“这个还不算。爹妈的财产爹妈怎么分,是爹妈自己的事情,外人没办法管。农民也是在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
    “时间长了,城里成了贵族老爷,乡下成了下等人了。这还得了?”
    林副主任又喝了口水,“行了,不说这个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人民大众的教育,不是贵族老爷的教育。我们得管,而且得赶紧管,上心管。如果城里下乡的老师们都走了,怎么办?没有老师用了,该怎么办?”
    会议室里又是一阵沉默。
    革委会主任开口道:“举个手,表决一下。一个是师范学校培养面向农村的老师,将来毕业分配就是去农村的。二个就是林主任讲的广播学校,面向全省开放。这个报告,我们革委会出。将来要觉得好,全国推广。”
    教育局长赶紧提醒领导:“小学,还有小学呢?小学的课要怎么办?中学文科要怎么办?”
    “小学我是这么想的。
    林副主席伸出两根手指头,“初小各个大队自己能得住。公社高中毕业,三年级以下还不能教的话,那真是白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