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什么?箩筐?
叶菁菁推着自行车往前走,突然间冒了一句:“推荐上大学,走后门的概率更高。”
薛琴脸红了,心虚得要命。因为如果还能像去年一样推荐上大学的话,那以他们家的情况,肯定是她去上这个大学。
她赶紧转移话题:“这么晚了,她在路上干嘛?”
1977年,可没有夜市,只有被打击投机倒把的黑市。
而且人家也不会光明正大的,在大街上交易。
叶菁菁和薛琴推着自行车过去,那个裹着头巾蹲在地上的农妇,赶紧抬起头,冲她俩讨好地笑:“同志,要买菜吗?自家地里种的,今天刚起的,新鲜着呢。”
薛琴不由得奇怪:“你怎么到这个点儿还没回去?现在都十点钟了。”
那农妇满面风霜,愁眉苦脸的:“我来的晚啊。我先是挑着担子去县城,可去县城的人多。他们讲市里头也能卖,我又不认得路,方向错了,走过来天都要黑了。”
耽误到这个点儿,菜还怎么能卖得掉?
除了一些白天没来得及买菜的城里人,买了她的菜回家烧晚饭外,剩下的大头,到现在也没人买。
也是她运气不好,现在天冷,晚上大家也不愿意出来。
倘若换成天暖和的时候,说不定早就卖光了。
叶菁菁跟薛琴对了个眼神,开口询问:“那你今天晚上准备住哪里?”
农妇愁眉苦脸的:“我就找个地方避避风吧。”
薛琴都听不下去了:“你开什么玩笑啊,这种天气你敢在外面过夜,明天你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啊?
农妇茫然地看着她:“我卖的是芥菜,不是火柴呀。‘
叶菁菁噗嗤笑出声,招呼她:“走吧走吧,我们给你找个地方将就一晚上。”
然而农妇不肯:“我的菜还没卖掉呢。”
“这个点儿,没人买你的菜了。不行的话,明天一早再卖。别挑担子了,我用车子给你推吧。”
好在距离纺织三厂也不远了,不然光靠她们的腿走路,也挺要命的。
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返回食堂的时候,食堂已经忙完了中班的加餐,但并没有关门。
因为12点钟接夜班,在此之前还有人会过来吃夜宵。凌晨三点钟,又有一顿夜班的加餐。
不过此时此刻,食堂还是挺安静的。
大师傅坐在桌子旁边抽烟,看到叶菁菁跟薛琴,领着位农妇进来,不由得乐了:“哟,这大晚上的,你们还带人过来买书呀。”
“不是。”
薛琴解释了一下事情始末。
大师傅看了箩筐里头的芥菜,点点头道:“食堂收了。”
芥菜的刺激性强,刚好给上夜班的人加餐,也给大家醒醒神。
这时代也不讲究蔬菜农药超标之类的,因为农药和化肥都是金贵物,只有生产队才能从公社拿到少量的。
农民家的自留地上种的菜,想打农药,你也得先有农药可以用。
农妇没想到还有这种好事,立刻欢天喜地的感谢。
薛琴还安慰她:“你别着急,现在这儿将就一晚上。明天你走的时候,我们在把书卖给你。”
农妇茫然:“书,啥书啊,我不买书啊。”
薛琴以为她没听懂,又补充说明道:“就是高考复习讲义,你进城卖菜,不就是为了买讲义吗?”
农妇连连摆手:“不不不,我是想卖两个钱,后面过年,能买两块布,给娃娃做新衣服。”
得,误会了,自作多情。
大师傅在旁边笑得直拍大腿,眼泪都快笑出来了。
好在叶菁菁跟薛琴心理素质都挺强大的,迅速转入下一个话题:“那我们给你找个铺盖吧。”
叶菁菁拉着薛琴到边上去的时候,后者还是满脸一言难尽。
“她居然不是拿买讲义的!哈,她是真的会钻革委会的空子呀。”
何止呀,今天两个姑娘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农民有农民的生存智慧。
外面的街上越来越热闹。
进城的农民们,除了卖菜、卖鸡鸭鹅、卖鸡蛋这些吃的之外,已经有人把自家酿的山芋酒和织的土布,以及晒的酱,一并拿到城里来卖。
更有狡猾的社队企业,趁这个机会,把自己工厂生产的产品,单纯农产品一并运到了西津市的街头。
在高考指挥棒的魔力下,居然也没有红袖章冲过来抓这些破坏经济秩序的家伙。
当然更大的可能性是,现在西津学习氛围浓郁,尤其是高中生,一个个都被拘留在教室里头好好学习。
他们自然也没空,继续戴着红袖章去当志愿者,抓投机倒把分子了。
这些,叶菁菁和夜校学员们,只能趁着吃饭的时候,听其他人聊两句。
现在,大家已经填完高考志愿,当然得披星出戴月归。要是不听广播的话,当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
如此,时间一路飞走,大雪时节当天,突然间有人喊了一声:“下雪了。”
大家扭头一看,才瞧见,外面纷纷扬扬的,真的下起了大雪。
1977年,西津的第一场雪,终于来了。
大家跑到窗户边上,朝外面张望。
突然间,王凤珍指着外面,哈哈笑:“看,他像不像头发眉毛都白了?”
大家跟着嘻嘻哈哈,真是难得的轻松一刻。
方萍“咦”了一声:“好像是钱光明啊,下雪天,他来干嘛?”
如果是送纸的话,应该直接送去印刷厂啊。
总不会是给他们是送柿饼来的吧?
那他们实在太不好意思了。
然而,钱光明找到到图书馆的时候,却是满脸焦灼。
他一看见叶菁菁,便脱口而出:“叶同志,我想请你帮忙想想办法。我想看看我妹妹的试卷,她的成绩不对。”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成绩不对,什么意思?
预考分数被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