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第 95 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子的,有带一圈毛刺恍若海物的。几乎只有想不到,没有见不着的。
    区区一个被包裹起来的金黄色棒子一样的东西,真的没怎么入姚旭的眼。
    “苏门塔次的粮食应该基本都是外来的,这种玉米在他们那儿种植的田地并不多,我当时随口问了一声,才知道他们也才开始种这个没多久。”舒浅这般说着。
    玉米在苏门塔次还没有普及,所以对方和姚旭、师华一样没有意识玉米的重要性。
    姚旭翻开看了眼:“我觉得北方和沿海才是……”
    粮食要能在北方种植,才能是普及到各地去的粮食。
    “耐寒,耐旱,耐贫瘠,可以在山地和沙丘上种植,几乎是只要一点微薄的土,玉米就能存活下来。”天气不是总顺从人心的。
    舒浅是见过更极端天气的,靠天吃饭的人,稍有不慎便是颗粒无收,真正好种的粮食,对于农耕时代而言太过重要。
    而红薯要不是崇明教一力推广各种吃法,恐怕很多人还不肯吃,因为味道总不及稻和麦。
    师华并不懂这一块,但也隐隐明白这里头是有好处的。
    舒浅继续说着:“玉米亩产或许没有红薯那般夸张,但亩产是比稻子和麦子都高的,若是与这两种轮作,产量会更高。”
    田里的营养是有限的。
    每一年都种同一种吃食,在收割过后,这片田就会慢慢失去养分。这就是为何田地总是需要施肥的。
    而要是玉米和别的粮食轮作,先种一次玉米,再种一次水稻这种方式,两种的亩产都会上升。
    姚旭听着眼前确实亮了亮:“那是极好。”
    舒浅点头:“是。”
    至于真正推广,贫瘠的地种不出麦子和水稻的,又受到朝廷的强制要求,总会乐意种玉米的。谁会和自己的肚皮过不去呢?
    姚旭快速将整个册子看完,恭敬还给了舒浅:“教主不愧是教主。”
    舒浅朝着他笑笑。
    她憋着那么久,其实一个是由于不能让海外人先一步注意到这些粮食的重要性。要是注意到了,舒浅怕自己带不走这些玉米。
    二个是上回红薯的事情,她还没能写出各种做法,相关种田的方法,一个个就会来问她。
    好奇,并且已经想吃。
    于是她干脆将自己能记得的都先一步写下来,等上了岸就可以直接交给教徒们去。
    三人乐呵谈论着关于新的粮食事情,船只也在大海中逐步驶向了他们补给物资的五岛。
    五岛上是暂时停歇。
    崇明教的人忙上忙下搬运了部分的粮食上船,再取了一些并不重要的卖给别人。
    有教徒看了眼码头哄闹的人群,微诧异挑眉,眨了眨眼,却发现自己刚才看到的人不见了。他回过身时和同伴嘀咕:“你还记得红六不?就是教主那压寨相公的下属。”
    “记得,咱们当初不就是跟着他练的?怎么了?”
    “我好像见着他了。”
    “他来五岛做什么?”
    “谁知道。”
    那教徒想想还是觉得不太对,上船专程和舒浅说了一声。
    时隔数月不曾回到崇明,舒浅没想着在最近的一个补给点,还能听到有人见到了熟人。
    她疑惑问了一声:“你确定看见了红六?”
    那教徒点点头:“是的。萧公子的下属精神气不一样,就,北方将士和南方将士,给人感觉不一样。”
    也是这教徒在外头见的多了,擅于分辨起了人。
    舒浅知道后摆了摆手,让人下去继续忙。
    她若有所思。
    朝中或许有了她所不知道的变故。出海几个月到底对她影响还是有一些的。了解多了外头,对里头了解就少了。
    舒浅将这事记在了心里头。
    船队很快休整好,再次出发,朝着崇明教码头行驶而去。
    距离沿海还有一段距离,舒浅就看见了码头边的人头。
    她皱起眉头:“怎么会有那么多人?”
    按照常理,这沿海一带就余下些崇明教的工匠之类,专门在岸边继续打造新的,更好用的船只。上回便是等船队靠岸了,才有人去教中通知他们。
    姚旭听着舒浅那话,也皱起了眉头。
    师华抿唇,她手握拳,顺着手中芝麻一般大小的孔眼,朝着岸边看去。
    “……好像不是什么坏事。”
    师华向旁边两人说了一声。
    舒浅学着师华的样子,看向岸边。
    这法子还真挺好使,孔虽小,看得极清楚。
    岸边拉扯了一个长条的红布,上面用墨字写了东西。
    到底是离远了点,舒浅还等船再行驶了一段,这才看清了布条上到底写得是什么。
    那是一个写着“恭迎崇明教教主归来”的欢庆布条。
    舒浅满脑子疑惑:“怎么回事?”
    作者有话要说:萧子鸿:【满脑子骚操作】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