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郭桓?卧嘞个大槽啊!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237章郭桓?卧嘞个大槽啊!(第1/2页)
    自家人!
    小胖殿下绝对是自家人!
    亲手将一个惊天大案送到自己手上,这比亲人还亲人呐!
    毛骧强忍着内心的激动兴奋,忙不迭地点了点头。
    “卑职明白!”他单膝跪地,右手重重按在胸口,“卑职愿以项上人头担保,定将幕后黑手连根拔起!”
    见此情形,朱高炽满意地点头,取出一张密函。
    “这是工业区与朝廷的粮食往来账目,你可借此核查漕粮流向。记住,此事牵连甚广,切不可打草惊蛇。”
    毛骧接过密函时,双手微微颤抖。
    翻身上马一路疾驰,寒风吹散了他额前的碎发,却吹不散眼中燃烧的斗志。
    毛骧回到镇抚司后,立刻召集了所有的心腹千户。
    “都给我听好了!”毛骧将霉变米粒摔在案上,惊得众人身躯微震,“小胖殿下亲托要案,漕粮案背后牵连八万流民生死。”
    “从今夜起,京城十三座漕运码头,每个脚夫的鞋底都要扒开查!”
    密令如瘟疫般迅速蔓延。
    次日清晨,漕运码头的苦力们发现,往日只对官员点头哈腰的税吏突然变得凶神恶煞。
    两名锦衣卫乔装成米商,在酒肆掷出一锭银子,掌柜的眯起眼睛:“要说蹊跷……半月前有批粮船,本该直运工业区,却在北仓多停了三日。”
    得了这个线索,接下来的事情就容易多了。
    锦衣卫最擅长之事,就是顺藤摸瓜,按图索骥。
    更夫王三被带进诏狱时,裤腿还沾着码头的淤泥。
    烙铁刚在火盆里烧红,他就抖如筛糠。
    “我说!那晚有辆马车直接进了粮仓,车上插着户部令旗,赶车的……好像是……郭侍郎的贴身小厮!”
    审讯室的消息传回镇抚司,毛骧正在绘制关系图的狼毫突然顿住。
    郭侍郎?
    哪个郭侍郎?
    户部上下侍郎共四人,姓郭的也有二人,究竟是谁?
    他连夜调阅三年来户部文书,目光突然被洪武十七年秋的浙西税粮记录黏住——本该上缴的四百万石秋粮,实际入库竟少了三分之一,而签字画押的,正是户部右侍郎郭桓。
    案子查到这儿,毛骧整个人都兴奋了起来。
    “好好好!”
    “这真是一场惊天动地的血腥大案啊!”
    这桩案子若能办成,锦衣卫将真正成为悬在百官头顶的利剑,无人胆敢轻视!
    次日清晨,毛骧带着文书策马直奔栖霞镇。
    工业区烟囱腾起的白雾中,朱高炽正与朱雄英查看新制的琉璃镜模具,忽闻“锦衣卫毛指挥使求见”的通报,二人立刻来到僻静之处见了他。
    “殿下,幕后主使已查明。”毛骧单膝跪地,将卷宗呈上,“正是户部右侍郎郭桓。他勾结地方布政使,私吞浙西税粮,又以陈粮充数调拨工业区……”
    朱高炽的瞳孔猛地收缩,耳边轰鸣如雷。
    郭桓这个名字,像一柄重锤砸开他记忆深处的闸门。
    卧槽?
    卧嘞个大槽?
    这不就是他娘的郭桓案吗?
    前世史书里,郭桓案牵连六部左右侍郎以下数百人,包括户部侍郎王道亨、礼部尚书赵瑁、兵部侍郎王忠、刑部尚书王惠迪、工部侍郎麦志德等朝堂重臣,以及整个六部上上下下的官吏几乎都与郭桓案件有牵连,形成庞大的贪污腐败网络,涉案粮额相当于全国秋粮总收入,老朱盛怒之下掀起腥风血雨,甚至连坐数万名富户,数万人因此而丧命!
    此刻历史的齿轮竟在朱高炽眼前缓缓转动,冷汗顺着脊背浸透衣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7章郭桓?卧嘞个大槽啊!(第2/2页)
    “高炽?”朱雄英见他脸色煞白,连忙扶住,“你怎么了?可是身体不适?”
    朱高炽强压下翻涌的思绪,整个人都陷入了沉思。
    作为熟读明史的穿越者,朱高炽对洪武四大案的认知早已刻入骨髓。
    在他看来,空印案是朱元璋出于对权力失控的极度敏感,借题发挥整肃官僚体系;而其余三大案,实则都是帝王权衡利弊下的必然抉择。
    蓝玉案虽株连甚广,却绝非无的放矢。蓝玉恃功而骄,蓄养庄奴、强占民田,甚至在军中安插亲信,大有拥兵自重之势。
    更关键的是,随着太子朱标病逝、嫡长孙朱雄英早夭,皇太孙朱允炆因非太子妃常氏嫡出,与淮西武将集团并无深厚纽带。
    为保皇权平稳过渡,朱元璋不得不挥泪斩马谡,以雷霆手段翦除潜在威胁。
    这份帝王心术,虽冷酷却不得不这样做!
    作为帝王,老朱没有什么错。
    胡惟庸案则更是触及皇权核心。不论胡惟庸是否真有谋逆之举,其结党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