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亲政大典,你们害苦了朕啊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21章亲政大典,你们害苦了朕啊
    亲政大典与登基大典不同,场面要小的多得多。
    但该来的人,却一个也不能少。
    甫一回宫,李崇便命人去传各个宗室,开国勋贵,在朝的文武大臣,全部进宫,参加亲政大典。
    在宫外的这些宗室勋贵,文武大臣,一个个不明所以,不知道皇帝为何年仅十岁,便早早的亲政了。
    一般不都是等到皇帝十四五岁,大婚以后才可以亲政吗?
    可皇帝大败五方叛军,擒拿贼首王子腾的消息,这几天已经传得满天飞。
    皇帝携大胜之势,让他们进宫,他们不敢不来。
    再说徐少湖,他虽然早就知道了,皇帝要亲政的事情。
    但徐少湖觉得,皇帝这事办的,太急躁,太草率,太想当然了。
    当时在御之上,还说什麽朕不是在与你商议,朕只是在通知你,亲政之事,朕势在必行。
    呵呵,皇帝大败五万叛军,擒拿贼首王子腾,显然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纯粹是武则天守寡,失去理智了。
    想至此处,徐少湖心下叹息道,即便皇帝再聪明睿智,再英明神武,娃娃终究是娃娃。
    年龄太小,没有政治经验,是硬伤。
    以后指不定还得吃多少次亏,摔多少回跟头,才能最终成长起来呢!
    皇帝手里是有兵马,也有勋贵支持,但并没有几个朝臣。
    在徐少湖看来,胡玄机肯定是不会支持皇帝亲政的,因为不管支不支持,他胡玄机都是要倒台的。
    反正都是倒台,反正都是死,人家胡玄机凭什麽支持你?
    最终皇帝想要亲政,还是得靠他徐少湖,靠他去游说文武众臣,靠他去撑起外朝这片天。
    当然,前提是皇帝让他徐少湖,获得更高的地位,获得更多的权柄才行。
    所谓政治本身,不过是一场交易罢了。
    故而徐少湖从京营回来之后,一直到踏入皇极殿之前,他一直在等着皇帝诏见他,一直在等着皇帝和他,完成这一笔政治交易。
    可是,徐少湖等待皇帝的诏见,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
    直到他踏入皇极殿大门,看见了鼻青脸肿,站在文臣首席的胡玄机。
    看到了那些前几日便进宫,生死不知的文武大臣们,分作文武两班,乖乖立于丹陛之下。
    这一刻,徐少湖一阵恍惚,感觉自己又回到了二十年前,又成了那个青涩懵懂,毫无政治经验的政坛素人。
    这时候,徐少湖才终于意识到,当时在御琴之上,皇帝没有失去理智,也不是想当然。
    皇帝当时说要亲政,的确只是在通知他而已。
    原来年龄太小,没有政治经验的不是皇帝,而是他徐少湖。
    这就像有些人总是自我感觉良好,总以为自己是天生的主角。
    就连去参加婚礼,都以为只要自己振臂一呼,新娘子就会不管不顾,扔下新郎,当场跟着自己私奔。
    结果,呵呵,你就是个吃席的。
    再说此时的皇极殿,宗室勋贵,文武大臣,分班列次,齐聚一殿。
    很没有存在感的宗人令李烨,又双一次奉表册,代天子祭告太庙,也就是告诉列祖列宗,皇帝要亲政了。
    李崇没有高坐在御座之上,而是和宗室勋贵,文武大臣们,一同站在玉阶丹陛之下。
    「皇太后临朝,皇帝与众臣跪拜。」
    随着戴权一声高呼,凤冠霞,身着一身太后服饰的胡太后,在太监汪安的扶下,缓步踏入皇极殿,走上玉阶,稳稳坐在御座之上。
    等胡太后坐定之后,李崇和宗室勋贵,文武大臣们,一同跪拜行礼。
    礼毕,戴权手捧圣旨,缓缓展开,宣读道。
    「奉天承运,皇太后懿旨日:皇帝自冲龄践祚,仰承列祖列宗洪麻,夙夜孜孜,克勤克俭,观其裁决庶务,洞悉民,明察秋毫,堪荷社稷之重。
    自元和二十七年十月二十四日起,一应军国机务,悉听皇帝躬亲裁断,内外臣工,其各恪守职司,忠勤辅弼,毋负先帝托孤之诚,毋违天下臣民之望。
    钦此。
    元和二十七年十月二十三日。」
    戴权宣读完太后懿旨,李崇走上玉阶,扶起胡太后,扶着她走出皇极殿,
    送回坤宁宫。
    自此之后,胡太后便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可以不必在群臣面前露脸了。
    李崇握着胡太后嫩滑白皙的手腕,看着她那妖冶魅惑的脸庞,心下稍安。
    看来,在寝殿里安慰了她小半个时辰,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这不,当着宗室勋贵,文武百官的面,她表现得不就很好嘛!
    李崇将胡太后送上御,正准备回皇极殿,去完成亲政大典的后半部分。
    不料,正在此时,胡太后却一把抓住了皇帝的手腕。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