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后说,相信太后会同意的。」
说罢,李崇看向赵温华,道:「剩下的八十万两,由朕的内帑出,爱卿你须谨记,朕不想看到有灾民冻饿而死,哪怕一个也不行,而且终朕一朝,朕也不想再看到安阳,再次发生水患。」
李崇刚刚从薛家,得了不少银子,故而为安阳灾民花这个钱,他花得起,他也必须花。
没办法,谁让他是皇帝,谁让他是天下黎民百姓的君父呢?
赵温华抬头看着御座上的皇帝,面色如常,但眼神里难掩激动之色。
皇帝花内帑的银子,安置灾民,修整河道,自从太祖太宗之后,大乾朝多少年,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了?
圣君,这是圣君啊!
赵温华双膝跪倒在地,即首道,
「陛下爱民如子,微臣感佩莫名,微臣向陛下保证,一定不让一个灾民冻饿而死,而微臣所修河道,所建堤坝,一百年无虞,微臣不敢夸口,但五十年,微臣还是敢担保的,
陛下冲龄践祚,春秋鼎盛,临朝五十年不在话下,若是安阳五十年之内,再次发生水患,请陛下砍了微臣的脑袋,若是那时微臣已死,那便请陛下砍了微臣子孙的脑袋,以谢天下苍生。」
赵温华这番话说的铿锵有力,激昂澎湃,李崇听了也感慨良多。
李崇走下丹陛,来至赵温华面前,伸手扶起他,沉声道。
「爱卿放手去做,此事办成之后,爱卿可凭此功,进内阁,任职建极殿大学士。
赵温华闻言,激动得再次跪倒在地,即头谢恩。
安阳水患的事,赵温华接了,接下来该谈谈其他事情了。
李崇重新走上玉阶,重新坐回御座,看着殿中纷纷请命的一众大臣。
他微微一笑,道:「贾雨村,朕在吏部看过你的履历,上官对你的评价里,有酷吏二字,这虽然不是什麽好词,但成都府老秀才造反一事,当初的处置太过宽容,
正需要你这样的酷吏,前去拨乱反正,去告诉那些胆敢造反之人,自古造反只有死路一条,朕绝不宽有,还有那些贪官污吏,他们若敢官逼民反,朕将视其为逆贼,与造反者同罪。」
接着,李崇又看向林如海,道:「林如海,你乃姑苏人氏,对南直隶的乡情很是了解,南直隶闹水匪一事,朕便交予你了。」
随后,李崇看向梅若云,道:「爱卿乃太师之高徒,又曾在陕西任职多年,渭州蝗灾善后事宜,朕便交予你了。」
说罢,李崇又接着说道:「今年蝗灾是过去了,但虫卵并未灭杀,明年蝗灾必起,爱卿此去,
除了善后,更重要的则是防范明年,那一场更大的蝗灾。」
这三件事,是李崇一早便与他们商量好了的,今天在朝议上,只是走一遍流程而已。
而那些站出来请命的文武大臣,见皇帝将这三个最容易的事情,都交给了自己人。
他们面上不敢表露出什麽,但心里则一个个腹诽不已。
任人唯亲,昏君,这是昏君啊!
现在剩下的差事,便只剩下绍兴倭患,和江西苗匪作乱了。
那些文武大臣,见剩下这两个最难啃的硬骨头,一个个便打起了退堂鼓。
便在此时,一位武将出列。
「微臣董信,愿去江西剿灭苗匪。」
李崇一看,是昭勇将军董信,其曾在江西当过几任提督,如何与苗人作战,他可谓是经验丰富,老道之极。
李崇微微一笑,点头道:「江西有董将军,朕无忧矣!」
接着,李崇又说道:「董将军还须谨记,对付苗人,要剿抚并用,万万不可因为滥杀,而激起更大的叛乱,此事办妥,朕升你做总兵。」
董信闻言,激动得老泪纵横,赶忙跪地领旨谢恩。
所有的事情,便只剩下绍兴倭患,无人愿意接手。
贾雨村见状,这才放下心来,心说这份大功,看来是非我莫属了。
既然无人接手,李崇索性也不再提了,而是开口问道。
「监察御史何在?」
呼啦啦文站出来几十位御史言官。
李崇俯视着他们,说道:「安阳水患,渭州蝗灾,牵涉民生社稷,动用钱粮无数,难免会有贪赃枉法,中饱私囊之种种恶行,
各位监察御史,可有人愿意随赵尚书,梅翰林一起赶赴安阳,渭州,就地纠察贪腐之事,朕向你们保证,凡是你们弹劾之人之事,一旦查有实据,你们也连升三级。」
纠察贪腐,弹劾官员,本来就是这些御史言官的份内之事。
做好本职工作,便能连升三级,这样的美差,可不是年年都有的啊!
几乎在一瞬间,殿内所有的御史言官,纷纷请命,表示他们愿意去安阳,愿意去渭州。
这麽多人,当然不可能都派了去。
李崇提前看过这些御史的履历,在其中点了二十二个过往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