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秦可卿进宫,四年之後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旁边,抬手就打了两个耳光,骂道。
    「没福分的畜生,瞧见我险些跌倒,你也不说扶着点,安的什麽心?」
    说着,贾珍又让站在旁边伺候的小厮,挨个给贾蓉脸上嘧痰。
    那些小厮们,素日知道贾珍的为人,并不敢违,便一个个来至贾蓉面前,一人给贾蓉脸上2了一口浓痰。
    还问道:「大爷险些跌倒,哥儿怎麽就不知道扶一把,哥儿到底安的什麽心思?」
    被小厮嘧痰,被小厮指着鼻子骂,这种日常操作,贾蓉早已经习惯了。
    他垂手侍立,默默承受,别说不敢还嘴,竟连擦拭脸上的痰液,他都不敢。
    贾珍骂了一会子贾蓉,心中犹不解气,又命人叫来贾蔷。
    贾蔷来了之后,贾珍骂道:「让你去伺候焦大那个老东西,这几天你去了没有?」
    见贾珍面色不善,贾蔷也不敢顶撞,连忙垂手侍立,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去了,这几天,见天去的。」
    「那今儿怎麽没去?」
    「啊!?」贾蔷一愣,道,「今儿我才刚起,还没吃饭呢!」
    贾珍怒道:「还敢回嘴,给我打!」
    小厮们得令,又一人扇了贾蔷一个耳光。
    贾珍这才消了点子气,他连声冷哼道:
    「晨省昏定你懂不懂,还不快去,焦大身上的爵位,你要是捞不着,哼,有你的好看。」
    贾蓉满脸痰液,站在一旁看着,虽说都一样是挨了打,但说实话,他很羡慕贾蔷。
    自从焦大立了大功,被皇帝封为子爵,贾珍便动起了歪心思。
    他几次去求见焦大,人家连理都不理他。
    后来贾珍想着,焦大无儿无女,若是让贾蔷天天去伺候焦大,甚至是过继给焦大,说不得这子爵的爵位,就能落在贾蔷头上。
    到那时,他们宁国府,便有了两个爵位。
    而贾蓉羡慕的是,他老子死后,他只能继承一个三品将军的爵位。
    不对,爵位会降等承袭,也就是说他贾蓉,以后只能是承袭一个四品轻车都尉的低等爵位。
    而人家贾蔷,却能承袭一个一等镇国将军,和东府大老爷一般齐。
    唉,要不是怕贾珍打死他,贾蓉都想去给焦大当儿子。
    别说当儿子,就是当孙子,当重孙子,他都愿意啊!
    贾蔷就这麽依照贾珍的吩咐,每日去子爵府伺候焦大,这一伺候,这一耗,便耗了整整四年。
    而同样耗了四年的,还有皇帝和他的一众文武大臣。
    四年前,胡玄机死后不到两个月,三等公史,和林如海在南直隶剿灭水匪,将苏家,陈家等四个世家大族,尽皆满门抄斩的消息,便传回了京城。
    满朝文武大臣,尽皆大哗。
    那些出身南直隶的官员,更是将史和林如海视为仇。
    甚至有人上摺子弹劾史和林如海,说他们滥杀无辜,残害士绅,要将他们革职下狱李崇费了好大的劲,才将此事弹压下去。
    而抄家得来的那些产业,李崇也将其全部作价入股了薛氏商行。
    从此之后,李崇便成了薛氏商行的大股东,而薛宝钗,则成了小股东兼CE0。
    经此一事,满朝文武达成共识,皇帝是少年英雄,这样的皇帝更容易穷兵默武,其危害甚至比昏君更可怕。
    尤其是李崇,不经过朝堂共议,便私自派京营兵马南下,更是让这些人怒不可遏,
    所以兵部尚书一职,绝对不能是皇帝的人。
    皇帝现在手里有兵,要是兵部也成了他的,那皇帝岂不是想干什麽,便能干什麽?
    这样一位不受任何约束的皇帝,简直太可怕了。
    而那个兵部右侍郎耿思远,便是皇帝的人,他想升任兵部尚书,下辈子吧!
    说来可笑,这次支持皇帝的,反而大多都是原先的胡玄机一党。
    就好像胡玄机死了之后,李崇便拿了胡玄机的剧本似的。
    政治游戏,真心荒诞,完全没有道理可讲。
    李崇一连召开了四次廷推,想让耿思远升任兵部尚书,结果都被那些人给挡了回来。
    李崇也恼了,既然朕推举的人,你们不同意,那你们举荐的兵部尚书,朕也不同意。
    那就让兵部尚书一职,一直空着吧!
    反正兵部右侍郎耿思远是朕的人,即便没有这个尚书的位置,朕勉强也能让兵部为朕所用。
    兵部尚书一职空悬,李崇和满朝文武谁也不退让,这一耗,便耗了四年。
    这四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
    李崇拿着胡玄机留给他的那本小册子,兴起了好几场大狱。
    刑部尚书黄光升,大理寺卿陈,左都御史闫茂青,右都御史罗文龙,这些个贪官污吏,都让李崇给干掉了。
    现在的朝堂,除了兵部尚书这件事,满朝文武死不退让,其他事情他们还是比较听话的。
    李崇的新军,也编练成军了,两万人,挂靠在御马监之下,由裘世安负责日常管理训练。
    经过四年时间的打磨,这支只忠诚于皇帝的新军,毫不客气的说,其战力已经远超京营五万兵马。
    至于是不是大乾第一战力,还得经过实战的洗礼和检验才能知道。
    这几年,李崇又抄了几个家,抄来的产业商铺,也都交给了薛氏商行。
    而薛氏商行在薛宝钗的管理之下,也不负李崇所望,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每年都能给内帑上交一百二三十万两的分红。
    可以说,薛家这只小金鸡,已经让李崇给养成了大金鸡。
    人家薛家每年上交那麽多银子,让薛姨妈继续待在掖庭,便不是很合适了。
    故而李崇让薛姨妈来他的乾清宫,当了一个管教嬷嬷,日常照顾他,也顺便照顾薛宝琴。
    而这一日,再过两个月,便年满十五岁的李崇,又一次来到郊外的薛家别院,来看他的赚钱小能手一一薛宝钗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