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疑点,纪念日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秦天面前漂浮着那一架在案发现场发现的无人机。
    丰翼—7型重型农业无人机。
    标称最大载荷是70公斤药液。
    满载状态下,悬停高度通常在5—10米。
    飞行速度最快能到10—15米/秒,但续航会急剧缩短到15分钟左右。
    至于理论极限。
    秦天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这架飞机的电机和桨叶设计是有余量的,结构强度也足够。
    如果抛开一切安全规程和电池寿命考虑,极限状态下,短暂悬停或低速飞行,承载80到85公斤,是有可能的。
    在技术可行性上。
    秦天得到了强力佐证。
    他的目光扫向无人机的底座。
    这种药箱设计是快拆卡扣式的。
    秦天眼神冰寒。
    根据他掌握的知识。
    如果无人机本身没有高级加密和防护。
    或者劫持者拥有极高的黑客技术。
    甚至是内部人员预留了后门。
    理论上,是完全可以做到远程控制。
    那这就需要极高的技术水平了。
    一个能接触到无人机,并拥有技术或权限篡改它的人。
    陈建国的电话打断了秦天的沉思。
    电话那一端。
    陈建国的声音传来。
    “秦天,全市大小冷库,包括食品厂,屠宰场,医院,甚至私人冰窖,能查的都查了。”
    “近三天内没有异常出入记录,这孙子难道是在北极冻死的?”
    冷库这条线索断了。
    秦天并不意外。
    凶手既然能策划如此精密的无人机抛尸,必然也会谨慎处理第一现场。
    好在他已经掌握了新的线索。
    他的目光锐利地转向下一个目标。
    东海市农业科技研究院,李卫东生前工作的地方。
    农科院无人机应用研究室外,气氛有些微妙。
    得知李卫东的死讯,研究员们的反应并非悲痛或震惊。
    秦天注意到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混杂着些许麻木还有兴奋。
    秦天和陈建国亮明身份。
    要求调阅李卫东的个人档案,工作记录以及所有项目资料。档案显示,李卫东,四十二岁,高级工程师。
    近两年凭借“高效低污染农药喷洒无人机系统”
    声名鹊起,多次获得表彰,是院里重点宣传的技术骨干。
    陈建国和秦天调取了研究院的人员名单。
    对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进行了问询。
    陈建国揉了揉发胀的眉心。
    他将一大资料全都丢在桌子上。
    “每个人都有不在场证明。”
    秦天头也不抬的翻阅李卫东留下的数据。
    数据是不会骗人的。
    无人机的驾驶操作需要相应的门槛。
    不是专业人员根本无法完成那么精密的操作。
    突然。
    秦天眼前一亮。
    他发现项目日志和论文原始数据在技术突破点,核心算法优化,都存在明显的生硬嫁接和逻辑断层。
    这对于一个被视为高精尖人才的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
    秦天敏锐的注意到。
    李卫东的死绝对和这个有关。
    “你们对李卫东工程师的意外怎么看?”
    秦天合上档案,目光平静地扫过研究室内几位研究员。
    短暂的沉默。
    一个年轻的研究员推了推眼镜小声道:“李工他挺忙的,”
    “最近在准备一个重要的媒体专访,就是关于他那个喷洒系统的优化版。”
    “是啊,”
    另一个中年研究员接话,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讽刺。
    他刻意加重了语调。
    “李工可是大忙人。”
    “为了那个专访,昨天还特意去麦田做预演测试呢。”
    “说要确保万无一失,镜头感十足。”
    秦天察觉到了其他研究院异样的语气。
    “你们似乎对李卫东十分看不起。”
    气氛瞬间凝固。
    研究员们交换着眼神,欲言又止。
    “两位警官,要是没什么事,我们就先去忙了。”
    几人说完就离开了。
    陈建国有些不忿道:“这些人欲言又止,什么意思。”
    秦天微微一笑。
    “师傅,别生气,人家已经告诉我们了。”
    陈建国对于秦天的话一头雾水。
    “什么意思。”
    秦天微微抬头。
    “你看这的装修。”
    陈建国环伺一周。
    “装修怎么了?”
    秦天淡淡道:“同样都是研究院,为什么李卫东能有一间单独办公室?”
    “谁能让这些人全都三缄其口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