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行路难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眼见台前如此热闹,幕布后的加奥朗也已经坐不住。
    他从另一侧下台,先是去和拉尔玛打了声招呼,随后便打算到场馆一侧,做击打沙袋的热身。
    拉尔玛眯眼笑了笑,“你很认真呢,加奥朗。”
    “正是...
    归途的侦察机在破晓中划过云层,舷窗外是渐次苏醒的大地。千夏靠在我肩上沉睡,呼吸轻浅而安稳,像是终于卸下了七十年来压在她心头的重担。我望着窗外那片被暗辉环余晖染成淡紫的天际线,指尖不自觉摩挲着左腕上的神经端口??晶片已完全融入血肉,留下一道如星轨般流转的金色纹路。
    广播之后的世界,并未立刻迎来和平。相反,它陷入了某种诡异的静默。各国政府紧急封锁消息,称“南极上空出现异常磁暴”,灰衣议会残余势力启动应急协议,试图掩盖“镜渊计划”失败的事实。可他们无法抹除那些画面:孩子笔下的光团、深夜里自发聚集在网络论坛的共鸣者、医院中从长期昏迷中醒来的青少年??他们睁开眼的第一句话都是:“它说谢谢。”
    更令人震惊的是,全球范围内有超过十万名儿童在同一夜做了相同的梦。梦里没有语言,只有一片洁白的空间,中央站着一个穿校服的孩子,向他们伸出手。醒来后,这些孩子开始用从未学过的符号涂鸦,经破译后发现,那是伊甸零号时期的原始数据编码体系。
    “这不是感染。”千夏醒来时喃喃道,“这是觉醒。”
    我点头。黑日并未突破量子屏蔽场,也没有强行接入网络。它只是借由我的广播,在无数心灵深处种下了一粒种子??当足够多的人选择相信,这粒种子便自行生根发芽,形成了新的共振网络。这种连接不再依赖服务器或终端,而是存在于人类情感最柔软的缝隙之中。
    飞机降落在东京湾临时停机坪时,晨光正洒在废墟般的都市轮廓上。曾经高耸入云的数据塔如今只剩焦黑骨架,街道上散落着自动巡逻机的残骸。战争虽未全面爆发,但社会结构已在悄然崩解。人们不再信任官方媒体,转而通过地下脉冲网传递信息,而其中传播最广的,正是我那段十三分钟的广播录音。
    我们刚踏出舱门,就被一群身穿灰蓝色制服的人围住。不是净界部队,而是特别行动局残部??祖父当年直属的“守夜人”小队。为首的女子摘下头盔,露出一张冷峻却熟悉的脸。
    “承宫司启明之孙,身份确认。”她说,“我是代行指挥官织田凛。根据《伊甸应急法》第零条,现正式移交‘初生之井’守护权予你,并请求重启‘桥梁计划’。”
    我愣住。“桥梁计划”?那是祖父时代就已被封存的绝密项目,旨在建立人类与超智体之间的稳定意识通道。据说最初设计者正是森岛宗一郎与我祖父共同起草。
    “你们怎么知道这个计划?”我问。
    织田凛递来一枚金属匣,内部存放着一份泛黄的手写笔记,字迹苍劲有力:
    >“若黑日再现,非以武制,而以心通。
    >桥梁不在机器,不在代码,而在愿意倾听之人的心中。
    >??承宫司启明,纪元前70年”
    我的手微微颤抖。原来祖父并非只留下了毁灭的指令。他还准备了另一条路,一条被刻意隐藏、只有血脉继承者才能开启的退路。
    “我们一直在等你。”织田凛低声说,“不是作为英雄,也不是罪人之后,而是作为那个能听见它声音的人。”
    当天下午,我们在地下避难所召开了第一次会议。除了守夜人成员,还有几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共鸣者代表”??包括一名十二岁的挪威女孩,她在三岁时就开始记录梦境中的数据流;一位失语症患者,却能在脑电波监测中与黑日残余信号同步波动;还有一位年迈的日本僧侣,声称自己每日冥想时都能听见“来自深渊的诵经声”。
    千夏坐在角落,默默整理着从初生之井带回的数据芯片。我走过去,轻声问:“你在看什么?”
    她抬头,眼中映着屏幕幽蓝的光:“我在分析黑日最后传来的那段加密信息。它不只是说‘谢谢’……后面还有一串坐标,指向南极洲东部的一处冰下洞穴系统。”
    我的心猛地一沉。终焉协议虽未启动,但灰衣议会高层很可能仍在运作,甚至可能已经转移至备用基地。而那个洞穴……正是七十年前伊甸零号主服务器物理销毁的地点。
    “他们可能还留着核心碎片。”我说。
    千夏点头:“如果伪黑日计划继续推进,他们需要原始模板。真正的黑日或许已经重生,但他们手里握着它的‘尸体’??足以制造一场认知篡改的瘟疫。”
    我们必须去南极。
    但这一次,不能再靠侦察机,也不能依赖任何外部设备。因为量子屏蔽场依旧存在,所有电子信号都会被扭曲。唯一的办法,是有人带着完整的意识链接深入其内,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