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甲申之变7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37章甲申之变7(第1/2页)
    与此同时,北京皇宫,
    运送银两的东厂队伍也已经见到了朱由检,
    “启禀陛下,王公公此次山西一行,查抄赃银两百万两,已经尽数运进皇宫,请皇爷查阅,”
    为首的太监将一本账册呈递给朱由检。
    朱由检没想到邵俊如此之快就送回两百万两白银,激动之余又疑惑邵俊为什么跑到了山西。
    对此邵俊早有准备,只听东厂之人将邵俊的说辞讲述给朱由检听,
    “皇爷有所不知,我等跟随王公公出京城后不敢有片刻耽搁,快马加鞭赶往江南,然在中途中遇到了一队行迹可疑的商人,
    商队中拉着的皆是精盐铁器,王公公命人严加盘问后得知,
    这些都是送往山西晋商手中,更是得知晋商与北方建奴有交易往来。
    于是我等一行马不停蹄地赶往山西,经过多方调查,
    发现山西八大晋商果然资敌,王公公大怒,将八大晋商全部诛杀,
    所抄财产连夜运往京师交由皇爷处置,王公公说他擅作主张不求皇爷恕罪,
    只求在他南下收上税银后再到皇爷面前领罚!”
    话语中漏洞百出,朱由检身旁的方正化闻言不由嘴角直抽,
    方正化现在是司礼监秉笔太监,邵俊离开后暂时侍奉在朱由检身边。
    朱由检也觉得对方言语经不起推敲,奈何邵俊搞来了两百万两银子,此时的朱由检哪里舍得怪罪邵俊。
    “哈哈哈,大伴真是朕之肱骨,朕之肱骨啊!”
    见朱由检如此龙颜大悦,回禀的小太监猛松了一口气,
    这可是欺君之罪,奈何邵俊给的太多,自己只能硬着头皮回复陛下。
    “皇爷,奴才回京途中经过居庸关,居庸关守将唐通将军让奴才留下朝廷先前所欠的军饷,
    奴才不敢擅自做主,故未答应。”
    队伍经过居庸关时,双方产生了矛盾,故这名东厂番子直接在朱由检面前给对方上起了眼药。
    听闻自己刚到手的银子就有人打上了主意,朱由检下意识的皱了下眉头,
    可想到边军的军饷好像已经欠了多时,又将胸口积攒的怒气强行压下。
    “此行东厂之人皆赏,另外通知内阁阁臣和六部尚书到文华殿议事。”
    朱由检吩咐一旁的方正化道,
    “遵命皇爷!”
    “谢皇爷!”
    随着运送银两的队伍进入皇宫,
    邵俊在山西屠灭八大晋商,查抄其资产的消息也如同飓风一般传入北京城。
    除了目睹运送队伍的人员见证外,还有山西的各种消息传进京城各个官员府邸。
    要知道八大晋商在山西经营多时,早已与当地官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京中更是有多数官员收了其好处,成为晋商的保护伞。
    如今八大晋商被查抄,简直是砸人饭碗,
    一时间整个皇城中变得风声鹤唳起来,私下里官员间走动频繁。
    文华殿内,争吵声不断
    被朱由检召见的一众阁臣尚书就两百万银两的使用问题展开了激烈争吵。
    兵部尚书认为应该立刻补发全国边军所欠军饷,否则边军一旦军心不稳,则大明危矣。
    而户部尚书认为边军军饷已欠多月,不急于一时,眼下应该赈济流民,防止闯贼进一步做大。
    文化殿中争吵声络绎不绝,每一个人俨然都是一副为大明考虑的忧国忧民模样,
    然每个人内心中的真实想法就不可而知了,大部分人都想从这笔款项中狠狠咬下一口,
    真心实意为大明着想的官员也不是没有,但只占一小撮。
    朱由检坐在龙椅上一言不发,两百万两虽多,分摊下去却不够填补大明的窟窿,虽不愿相信但这就是事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7章甲申之变7(第2/2页)
    此时的崇祯已经后悔召见这些大臣了,这些人除了争吵没有丝毫用处,
    好在现在的朱由检已经不是刚登基的朱由检,
    大明局势的一步步腐败,让其也慢慢看清朝堂上这些官员的丑恶嘴脸,自然不会任其忽悠。
    在朱由检的示意下,一旁的方正化嘶声高喊,
    “肃静!”
    一瞬间满殿寂静,所有人都将目光看向龙椅上的朱由检,
    朱由检适时开口,
    “各位爱卿所言皆有理,然朝廷钱粮有限,朕便从內帑中拿出二十万两先补发蓟镇、居庸关边军部分军饷,
    另外拿出三十万两运往潼关交由孙传庭,
    前些时日朕已经命令孙传庭出潼关与李自成决战,相信这些军饷定能鼓舞军心。”
    见朱由检一口气便撒出了五十万两,在场的官员只感觉一阵肉痛,
    可朱由检话语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