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煮了快半个时辰,中间加了三次水,怕煮太浓烧叶子,又怕太淡没效果,试了三次才调准浓度。”
    她蹲下来,壶嘴对准棚布外侧,手腕轻轻倾斜,淡褐色的驱虫液顺着布面往下流,在布缝处多停留了几秒,“布缝得喷透,驱虫液渗进布纤维里,蚜虫闻着味就不敢靠近,就算落在布上,也会被呛走。”
    张梅拿着放大镜,蹲在棚子另一侧检查真叶。
    镜片有点模糊,她得时不时用衣角擦一擦,才能看清叶背面的纹路。
    “还好发现得早,真叶上没沾蚜虫,就是第三棵的侧芽旁边有三粒蚜虫卵,米粒大小,浅黄的,得赶紧刮掉。”
    她从兜里掏出那个细齿小耙子——是用旧梳子改的,齿尖磨得圆润,轻轻刮过侧芽周围的土,蚜虫卵被刮下来,落在事先铺好的纸上,她立刻用薄荷粉撒在纸上,再把纸折起来,扔进远处的火盆里烧掉,“不能留半点卵,不然明天就孵化了。”
    太阳慢慢爬过豌豆架,晨光透过薄雾洒在棚子上,把蜂蜜木板照得透亮。
    木板上已经粘了密密麻麻的蚜虫,浅绿的虫身混着透明的翅膀,像铺了层皱巴巴的绿膜,有的还在挣扎,有的已经不动了,蜂蜜被粘得泛出淡褐的色。
    黄鼬蹲在木板旁,时不时用小爪子碰一下板边,确认蜂蜜还有粘性,遇到粘满蚜虫的木板,就对着林砚“唧唧”叫两声,小脑袋往新木板方向歪,示意该换板了。
    林砚和苏野一起抬旧木板——木板有点沉,边缘的蜂蜜还沾着些蚜虫腿,她们小心地避开棚布,把木板搬到远处的石桌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09章(第2/2页)
    苏野掏出火柴,点燃事先准备好的干稻草,稻草烧得旺,火苗窜得半尺高,旧木板刚放上去,就传来“滋滋”的声响,蚜虫被烧得蜷缩起来,冒出股带着焦味的白烟。
    “得烧透,不然虫卵没被烧死,落在地上还会孵化。”
    苏野用小树枝拨了拨木板,确保每个角落都烧到,直到木板边缘发黑,才把火踩灭。
    新木板是从旧木箱里拆的,表面平整,林砚用刷子蘸着加热融化的蜂蜜,均匀涂在木板上——蜂蜜有点结晶,她特意用陶碗装着,放在灶房的余火旁加热,现在刚好粘稠。
    “涂厚点,粘性够,能粘更多蚜虫,边缘留半寸不涂,免得蜂蜜流到地上,粘住杂草根。”
    她涂的时候格外仔细,每块木板涂得厚薄均匀,没漏半点地方,涂完还放在石桌上晾了会儿,让蜂蜜稍微凝固点,再搬到棚子周围。
    黄鼬立刻蹲到新木板旁,小爪子按在板边,眼睛盯着西边草丛,像是在等着漏网的蚜虫。
    没一会儿,就有几只蚜虫飞过来,落在木板上被粘住,它“唧唧”叫了两声,像是在跟林砚邀功,又低头舔了舔爪子上沾的一点蜂蜜,皱了皱鼻子——蜂蜜有点甜,却粘得爪子发紧,它赶紧用舌头舔干净,继续盯着草丛。
    林砚蹲在棚子旁,掀开布缝往里瞅。
    那棵最早冒侧芽的萝卜芽,侧芽已经长出半寸,顶端冒出了两片针尖大的小真叶,像举着两个小小的绿拳头;被杂草根缠过的那棵,真叶比早上宽了圈,叶脉更清晰了,淡绿的叶肉透着点透亮,茎秆也粗了圈,表面的细绒毛能看清;最外侧的那棵,之前被棚布蹭过的真叶,叶缘的淡白印子已经消失了,叶尖舒展开,像完全没受过伤似的。
    系统面板轻轻跳了下【萝卜芽真叶叶绿素含量提升至52%,侧芽新叶萌发率100%,根系深度1.8寸,蚜虫防控效果98%,明日需补充钾肥(草木灰水最佳)】。
    林砚没说破,只是起身对苏野说:“你看这些叶子,长得快是快,就是有点薄,明天得补点草木灰水,不然怕缺钾发黄。咱们柴房还有不少草木灰,早上泡在水里,中午就能用。”
    苏野的蓝光扫过真叶,光带在叶面上停了停:“确实有点薄,叶脉虽然清晰,却没那么壮,补钾肥刚好。我明天一早泡草木灰水,顺便用蓝光扫扫根系,看看有没有杂草根缠上来,昨天清的草根怕有残留。”
    张梅坐在田埂上整理育苗本,她用炭笔在“蚜虫防控”那页写得格外详细:“凌晨4:15蚜虫群抵达,规模约280只,携带卵蚜虫占15%,采用‘蜂蜜木板诱捕+薄荷艾草粉屏障+驱虫液喷洒’三重防控,9:00清理完毕,无蚜虫残留,侧芽卵已烧毁。”
    字迹比平时工整,还画了个小小的蚜虫图案,用红笔打了个叉,旁边画了蜂蜜木板和薄荷粉圈,标注“有效”。
    写完她怕自己记不清,又在页边写了行小字:“驱虫液配方:艾草+大蒜(双倍)+辣椒叶,煮30分钟,冷却后喷布面”。
    陈溪在清理棚子周围的杂草,她用小铲子把冒出来的草芽连根挖掉——草芽刚长到指节高,根却扎得深,她得用铲子轻轻撬土,才能把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